点击“技术领导力”关注∆ 每天早上8:30推送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兔死狐悲,是人之常情。当淘集集传出资金链断裂的的消息时,很多人可能在想,谁会是下一个淘集集?紧接着呆萝卜、吉及鲜先后爆出融资失败、倒闭等消息。这一连串消息,让这个本来就瑟瑟的寒冬,更加寒意十足。
01
淘集集:
一个让你省得多,它亏得更多的神奇网站
淘集集挣扎了数月,还是没能等到“救命钱”。12月9日,淘集集在官方微博宣布,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本轮并购重组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淘集集是上海欢兽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电商平台,涵盖服饰鞋配、母婴、家纺、数码、食品等生活用品,公司于2018年8月5日上线试运营,目标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集贸市场,服务8亿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消费者。
上线仅9个月,淘集集月活用户成功突破4000万,而拼多多达到这个数据却用了21个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18”期间,淘集集月活环比增长达8.4%,三线城市用户占比达33.63%。
高速的用户增长不仅验证了投资者们的信心,也让淘集集团队将重心放在了烧钱拉取用户,这给日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据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9年6月,淘集集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投后估值8亿美元,已经与投资方(有传闻是阿里巴巴)达成意向协议,但投资人前提要求“淘集集有更好的增长曲线。”
这使得张正平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满减、补贴、市场投放等方式持续烧钱,以换取高额增长,最高峰时期平台月活7000多万。
而这部分烧钱的代价,就是利用应付账款的周期,挪用了部分商家的货款。在道歉信中,张正平写道,“进入9月,由于融资迟迟得不到确认,现金流开始下降,危机已经来临,9月25日有人煽动供应商集中上门挤兑货款。”据了解,今年国庆期间,淘集集负债总额为16亿元左右。
按照原先计划,如果用户数量增速上去了,投资方的资金到账,正好可以弥补所挪用的商家货款。此前,淘集集称,已经与国内大型集团顺利签署股权投资协议。11月19日,淘集集官方微博还称融资重组已进入收尾阶段。但等待数月后,淘集集仍然没有等到这笔投资“救命钱”,无奈宣布破产。
02
吉及鲜:融资失败,大规模裁员、关仓
12月6日下午,生鲜电商吉及鲜召开了全员会。在会上,CEO台璐阳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公司要大规模裁员、关仓。留下的员工工资减半,离开的员工工资发到12月20日。
据吉及鲜相关人士透露,实际的调整情况是,总部200人减成100人以下,仓内200人以下,高峰时期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个前置仓将保留三分之一。
吉及鲜于2018年10月注册成立,是一家主攻武汉市场的前置仓生鲜电商,曾是这个行业的明星公司。创始人、CEO台璐阳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曾就职于贝恩资本、永辉超市。创始高管团队多来自京东、永辉等知名公司。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媒体,上半年,吉及鲜曾是前置仓生鲜电商赛道单量规模第五,次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和呆萝卜。6、7月吉及鲜开始快速起量,前置仓开到了40多个。目前,其日单量1万单左右,日营收30多万人民币。
大规模裁员、收缩,对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来说事发突然。但对于恶劣资本环境下,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盲目扩张的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来说,几乎是必然的。融资失败只是这一切的触发点。
这是2019年下半年开始,生鲜电商公司资金链断裂事件中的一个。2019年曾被业界称为“前置仓元年”,上半年创业公司增长快、市场火热,盒马等巨头玩家也开设前置仓点位。而到了下半年,市场情况直转而下。
从6月融完A轮、11月就爆雷的呆萝卜,再到清算完毕的妙生活,现又再添大规模裁员和关仓的吉及鲜。这都是在提醒行业:获客成本高、损耗大、履约成本高等生鲜行业的固有问题,很难通过烧钱补贴的互联网方式重构供需。
此时,距离吉及鲜上一轮融资只有6个月。从2018年10月成立,到2019年6月为止,吉及鲜已完成天使、Pre-A、A、B四轮融资,投资方分别是源码资本、IDG、经纬资本和襄禾资本。最后一轮估值为8000万美元。
CEO内部会日第二天,其公众号宣布配送将从最快30分钟即时达改为次日达,上下午两次配送。台璐阳对记者表示,希望保证行业口碑,结清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做小范围的业务转型尝试。
03
呆萝卜:半年烧光6个亿,裁员300人
创始人“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2019年11月,呆萝卜曾遭遇资金链断裂风波,被曝欠款2.9亿,包括拖欠供应商的款1.5亿,门店充值5000万,合伙人保证金5000万,及员工工资及补偿金4000万,导致员工医社保断缴。
呆萝卜曾宣布获得6.34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晨兴资本,但今年11月,呆萝卜发公告称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紧张,日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呆萝卜将筹集资金,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呆萝卜CEO李阳称,核心问题是管理层对公司增长发展的预期过高,但在组织管理、及业务的固化速度没跟上,导致公司的失血不断增加。这里的增长包括四个方面的增长——城市、门店、业务、技术,四者是相互促进的。
门店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拓展更多城市,单店的业绩要增长需要增加更多业务,业务的提升则需要更多技术投入。
李阳说,“但四者的增长光靠资本是实现不了的,需要我们提供对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如果缺失了这块,就会导致效率不断降低、失血过快。”
李阳透露,呆萝卜已经有接洽一些大型的有零售布局的公司,对呆萝卜感兴趣的巨头还是非常多的。同时,呆萝卜或许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继续独立发展都是有可能的。
“具体的时间节奏我暂时无法给出明确回应,但是公司发展与维护所有债权人权益是我们沟通的前提。”
李阳说,从去年8月到目前为止,呆萝卜一共收获了7亿多人民币等值美金的融资,这些资金全部真实到账,且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使用,不存在“虚假”或者“未到”的问题。
只能说,呆萝卜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呆萝卜“用错”的地方。
“作为CEO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将全力担负起这个责任。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员工,包括合肥、杭州、南京等各个城市的团队,都自发回到工作岗位。”李阳说,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期待新的转机。
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李阳是在2015年年底开始构思呆萝卜模式,这四年,李阳每周工作超100个小时,其自己宣称,付出了能付出的所有,对呆萝卜是有深刻感情的。
“打个比方,呆萝卜就像我的孩子,我只希望他能够健康的活下去,如果能给他更好的生活,我愿意帮他找一个更好的家庭。”
李阳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破产清算”列入考量范围。驱动其不放弃的有两点:1、我始终认为呆萝卜这种模式,是中国的老百姓所需要的 2、我们都不忍心看到所有支持我们的人受到损失。
“我只能说,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希望和大家一起挽回损失,去创造我们的未来。没有一个父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从未来看,呆萝卜改革还是从管理、业务端上进行:第一、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对每一个团队、每一个岗位制定明确的目标,提升团队和个人的成长与能力; 第二、压缩、删减一些“失血”业务线,让整体运营回到正轨。
“我们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城市。对于过去‘步子迈得太大’问题,之后我们会更关注‘单店增长’,而不是整体GMV增长,‘瘦身’会更倾向于比如:门店大小、业务线、品类等等。”
04
死亡原因一:烧钱换量,遇寒冬,资金链断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指出,在发展期间淘集集靠营销方式拉新,并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因此,前期数据增长太快,逐渐用户留存差,因此当增长无法上升时,加上回款慢,付款方式冗长给商家形成一定压力,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种粗放方式的发展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对于淘集集失败的原因,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社交电商红利已过,进入洗牌期。头部平台拼多多率先上市后可谓“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加上“百亿补贴”+“天天领现金”等策略,快速拉高拼购类电商获客成本,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局面下,中小社交电商自然无以为继,“丛林法则”导致优胜劣汰。
综观这些企业的发展,有其共同点:过度看重市场规模、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拆东墙补西墙”情况——或是挪用用户押金、或是挪用供应商货款——也加重了企业的内忧外患。所以一旦投资人“变脸”,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所以,不论是淘集集还是ofo,它们的遭遇都为创业企业提了一个醒:热钱时代已经结束,“烧钱”换来的规模不可能长久。这是淘集集给所有创业者的警示。
05
死亡原因二:模式尚未清晰,就盲目扩展
生鲜赛道仍旧会持续向前进化。在生鲜供应链这一核心竞争力上,跨界的巨头未必比本地创业者更有优势。但是,生鲜零售的创业者,需要以更加审慎的心态,踏踏实实回归商业本质,学会倾听,学会挣钱,才能活过低谷,逆风翻盘。
在“自提”的模式下,我们已经看到了三种不同的模式:自提柜、门店、便利店+。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与自提的模式对应的就是前置仓模式,一个是让用户出门,一个是送生鲜上门。其实无论哪种模式,这些零售商家选择自提的初衷,是为了降低生鲜的损耗,减少库存的压力。
和前置仓模式相对的自提模式,其逻辑是骨子里不相信算法的可预测准确性,同时不相信生鲜品类的毛利可以覆盖到家模式的成本。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原因有二:
第一,中国人的餐桌菜品丰富,饮食文化丰富,蔬菜的SKU很多,一般前置仓的蔬菜数量SKU可以达到200种以上,但是仍旧不敢说穷尽。所以前置仓容易陷入品类选择的两难,太多则失去前置的意义,太少则不能形成用户粘性。
第二,在超大城市,即使是同一个家庭中,人口的地域构成也可能趋于复杂,人口的流通和跨地域的通婚,使得某段相声中提到的一家人用四五种方言同时吵架的情况,并非个例。这不仅会导致用餐口味的复杂,以及购买决策的复杂。当同一户人家,今天是妻子下单明天是婆婆下单时,你如何保证算法应付得来?
所以,在社区的生鲜解决方案中,2018年开始,自提模式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值得一提的重量级玩家还有美团买菜。2019年11月底,美团买菜刚刚在深圳开了9个站点。目前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地。其中美团在武汉的模式最接近呆萝卜,采用自提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以美团的流量和资金实力,在生鲜这个赛道仍旧是慎之又慎。
06
创业公司如何度过资本寒冬
改变融资策略。这一轮资本寒冬,反应最大的就是美元基金。美国股市是一个特别高效的市场,曾经的商业社交王者Linkedin在一天之内,股价跌了40%。美国二级市场的变化直接传导到了风险投资的各个环节,包括中国的美元基金。
正确的做法是,美元基金无法投资,就迅速寻找其他更合适的基金。一个朋友,是近两年很知名的项目,在去年底融资的时候,发现美元基金谈的多,主动推进的少,而且不是嫌价格高的问题,而是连谈价格的人都没有。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怕的不是价格高,也不怕价格低,而是怕没有流动性,没有人出价。
这位CEO经验非常老道,在市场上跑了一圈,发现问题,立刻开始找人民币基金,最后获得了投资。以太资本统计过数据,一家创业公司融资的时候,在头一个月会见到感兴趣的投资人中的90%,而绝大部分项目,拿到融资的VC就在这头一个月的90%里。如果在融资的过程中,很密集的见了一个月VC还没有拿到TS,那就要迅速转换融资策略,可以找人民币基金,或者找上市公司,实在不行,找个土豪投资也行,毕竟在资本寒冬融到钱,对公司超越竞争对手很有优势。
拼命省钱。有一位投资人给我解释什么叫执行力强。她说曾经有一家公司,遇到资本环境不好,融不到钱,开董事会的时候,董事建议要压缩成本,并且提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裁员。董事会早上开的,形成了决议。下午团队回到公司,立马裁员100人。投资人夸奖说,把钱给这样的团队让人放心。
压缩成本让人很不舒服,通过裁员压缩成本让人痛苦甚至造成兄弟反目。一起战斗过的兄弟说开就开,让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很多公司一裁员就会遇到公关危机,朋友圈也会有很多转发的内部人员写的负面消息。但是,这是创业公司要经过的难关之一。我投资的几个进入到后期的项目,早些年融不到钱,都经历过裁员,现在公司发展好了,只当这段经历是一段小插曲。区别在于能不能把裁员这件事情处理好。
优秀的团队能和员工很好的沟通公司的现状,让离开的人不怨恨公司,让留下的人保持士气。一个公司经过大规模裁员几乎没有网络撕逼,不正说明了这个团队能力很强。
当然,裁员是压缩成本最后的选择。压缩了营销成本,房租,降低了高管薪资的招都不管用,才能动用裁员这个大招。
收费。创业公司的最终结果是要赚钱。黄金时代的创业公司开创了一个时代,投资人对他们的容忍度更高,亚马逊上市8年才赚钱,优酷上市了这么多年还不赚钱。但是很不幸,现在时代变了,VC要求创业公司更快的赚到钱。
中国的创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创业公司为了保持市场地位,降价、免费、给补贴,这已经变成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固定模式了。这套模式运行下去的前提是,持续的有外部资金的进入。没有了外部的资金,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回到商业的本质-赚钱。趁着现在所有公司融资都难,开始收费,说不定就探索出一条明路。这个过程能让创业公司验证商业模式到底靠谱不靠谱。用户愿意付钱的产品,才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就算流失了很多用户,至少也能找到用户的底线,并且最后找到愿意付钱的真爱。
发现赚钱的市场机会。牛逼团队无论如何也是能生存下去的,连街边小店都可以生存,创业精英的生存能力怎么能比他们差呢。Airbnb早期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给公司投资,创始团队只能通过卖总统麦片养活公司。Paul Graham就是看到团队的这股精神才投资了公司,最后公司发展成了共享经济的标杆,估值几百亿美金。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当年也过过苦日子,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腾讯、网易、搜狐等等公司都因为赚不到钱,处于生存的边缘。幸好SP拯救了中国互联网。这些大公司都通过SP业务赚到钱,并奠定了今天的基础。
有一家做工具的公司到处融不到钱,公司快不行了。因为公司在广州,有一些地域优势。团队在某个附近的城市发展了很多代理,让他们推销整形服务。这项业务给公司带来每个月几十万的收入,不但养活自己,还过的很滋润。公司能赚钱,只要不违法,就是成功。创业不就是不用看人脸色吗,能赚钱养活自己,连投资人的脸色都不用看了。
找工作。大家心累了,不想创业了,解散公司也不是天塌下来的事。跳出高压的环境,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思想进化几个层次。顺势而为,等市场机会好的时候,东山再起,那时的身份就是连续创业者。或者是边工作,边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一个很著名的社交软件,创始人出去工作了两年,同时继续做他的创业项目。条件成熟以后,创始人全职出来创业。这家公司最后也拿到几千万美金的融资。
融资不是创业公司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在2012年的时候,创业公司融资也困难的很,挺过来的公司很多现在都发展的不错。逼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活下去,多活一天,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07
写在末尾的话
有一句著名的话,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 最后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对于创业公司,也要遵循相同的理念。活下去,才最重要。
参考:
1.《淘集集自救失败 负债16亿宣告破产》,金融界
2.《呆萝卜们的教训》,虎嗅
3.《如何度过资本寒冬》,36氪
作者简介:K,知名电商公司技术老K级人物。武做过CTO,文出过畅销书,带你一起洞见技术新时代。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转发朋友圈、点在看,让更多人获益,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在看:
-End-
想看更多独家精彩推文?
关注“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想加入社区,跟100位互联网大咖学习?
添加群助理Emma,注明“加群”
技术领导力社群
好看就点在看
转载:https://blog.csdn.net/yellowzf3/article/details/1035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