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道的博客

❤️我要去京东了~❤️(总结我的大学生活+经验感悟分享)

557人阅读  评论(0)

Alex ☆ 想要改变世界的007程序员


前情提要:热乎的京东数科面经


京东的offer下来了,说实话,拿到的那一刻又兴奋又彷徨,兴奋是因为自己终于也能拿到这种大厂的offer了,彷徨是因为马上就要去北京开始工作了,有点不知所措。






So,决定写一篇blog,一方面是审视一下自己这大学三年,另一方面也是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

大学经历


我高考报的志愿是电气工程,后来考入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班,相当于是转了专业,但当初其实并不知道AI是做什么的,编程连Hello World都不会,电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打游戏的工具,纯小白。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AI呢,也不知道,家里有个姐姐推荐我去,说人工智能以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就去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大概源于在大学之前对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信息摄入的太少,一个中学生而已,除了上上课学学习考考试其它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也不怎么读书不怎么看新闻,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所以面临选择的时候很不知所措,完全是被推进来的。


我很感激,当初帮我做决定的家人,让我走上了计算机这条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么接下来就靠我自己继续努力前行。



据我所知我好像是天秤座,人家都说天秤座有选择困难症,感觉还挺准的,这星座还挺神奇。
所以,如果你也有选择困难症的话,不妨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去请教一下已经做出选择的前辈的经验,也许会更有帮助,不过也不要请教的太多,不然又是选择困难症的开始。



大学开始之后,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啊对,因为我们班当时是报道之后又参加了一次选拔性考试才进入的嘛,所以其实是有一个成绩排名的,很荣幸,据说我排倒数第一。三年之后的今天,虽然没有冠绝一时,但也算是中等偏上,只能说是各方面能力均等,到了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还差些气候。


回想大学这三年,突然间跟高中三年产生了共鸣,高一的第一次月考,印象特别深刻,全年级1500+人我考了1050,按照那个成绩我连个大专都上不来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开始努力学习,经过三年不断的努力,最后高考成功进入全校前一百,考了一个还可以的大学。我的高中经历后来也成为老师给学弟学妹们讲的故事,还记得我有一次去生物老师办公室的时候,有个老师听了我的名字之后特别惊讶的说了一句:哦,原来你就是谁谁谁,我还经常给我们班学生讲你的光辉事迹。哈哈哈,当时还挺骄傲的,如果我的经历,可以给其他人带来一些激励或者启发,那也挺好的。





其实进入大学之后压力也很大,我发现周围好多同学都是要么没考好进来的,要么就是高中玩了三年随便考进来的,这时候才开始慢慢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时还自卑了好一阵子,不跟人说话,自己独来独往,也不敢去一些公众场合(图书馆),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四绘(学校给实验班单独配的自习室),周末可以一个人待一天。


我发现我的很多经历都是逆袭,不管是高中、大学还是社团,都是以一个极其垃圾的开局开始,七点贼低,然后不断努力,默默攀爬,厚积薄发,最后达成一定的成就,正应了那句游戏广告:开局一条狗。



我有的时候很羡慕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佬,一直会当凌绝顶,站在万人瞩目的地位,还继续努力,真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比如说田大佬,哈哈哈。


不管怎样,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已经很充实,也挺完美的了,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我就要踏上另外一条路了,一句话总结我的大学: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之前写的大学两年经历

Matrix工作室


Matrix工作室是学院的一个学生组织,由一位后来考研北航的学长创建,我从大一就加入了工作室,可以说我大学有一大半的时光都是在工作室度过的,一直到到现在,我已经成为了工作室的第六届负责人,虽然也快换届了,感觉时间过的好快啊。


如果说我大学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那应该就是加入工作室了,一个好的技术社区能带来极大的提升,目前为止我的所有技术实力都是在工作室构建的。


我还记得当时加入工作室之后,钰哥给了我一个方向:算法,还是跟田大佬一个方向,哈哈,好荣幸。算法这个东西,真的是越早准备越好,LeetCode坚持每日一题,打好算法的基础,后面可以省很多事。


我大一上学期基本上就是学习C语言,然后寒假开始刷《信息学奥赛一本通》,下学期开始刷蓝桥杯真题,当时大一就拿了个蓝桥杯C/C++省赛A组二等奖,还挺高兴。


后来钰哥考研上岸,岩哥开始带我们,我从岩哥那开始接触AI这个方向,不过当时我连线代和概率都还没学,看的一知半解的,后来慢慢就放弃了理论研究,就拿百度AI开放平台的接口做点小东西玩玩。


其实蓝桥杯之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学什么,在工作室待着的时候,听学长学姐聊的都是什么框架、什么API,还有数据库,顿感懵逼,感觉自己学的太少了,什么都不知道,感觉缺少一套系统的学习。


后来经大佬推荐了解到B站这个神奇的地方,自学知识的圣地,于是开始在B站上看老男孩的Python全栈系列的教程,但奈何很多教程参差不齐,还是很多年前的东西,有些API都已经更新了,又听说工作室的大佬都是采用的氪金学习法,所以干脆去报名了路飞学城的Python全栈开发就业班,系统的学习Python开发。


总得来说氪金学习法对我来说还是比较管用的,有老师督促学习,通关式训练,每个模块看完视频后必须完成相应的作业然后通过老师的面试才能继续学习下一个模块,完成的好的话还有奖励,对于我精打细算的人来说,花了重金学习,能通过作业和考核的方式赚点回来简直是无与伦比的动力。后面实习的时候,几个月的工资就把前期的投入都赚回来了。


当时正好也是疫情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大概花了五个多月吧,把原定六个月的课程学完结课了,期间还掺杂着学校的课程、各种比赛、其它项目开发等,不然还能更快。当然,学习到的知识自觉还是比较浅显,还得花一段时间沉淀和巩固。


后来看到工作室的一些同学都已经找实习了,再加上疫情在家也没什么事,就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了某高校AI实验室实习,做前端Vue开发,后来又去安软科技做web标注平台,因为疫情的原因都是远程实习,所以学到的更多的是开发能力和流程,倒是没有感受到公司的氛围。


很感谢这两段实习经历,真正开始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业务中,熟练了前后端开发和部署,不过最有价值的,是让我确定了以后要走AI这个方向。


哈哈哈,这个反转有点猝不及防。我给自己定下的是一专多能的路线,大学嘛,大而广的学习,了解各种技术,前端、后端、AI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光学不练没有用,还是要用工作来锻炼自己的多能,等到了研究生嘛,在某一个方向(AI)钻研,锻炼自己的一专。

关于考研

这个其实是我拿到offer之后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因为我本来是图书馆考(shui)研(jiao)选手的,然后因为一些原因,突然之间就去面试了,结果还过了,然后很多人就以为我放弃考研了,其实并没有,我复习资料都买完了,不考不可惜了吗。


关于考研这件事情,我其实从一开始就目的不明确,大一刚报到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家里想让考研,那寻思就考吧,所以大一的时候是想考研的。大二的时候,自己的技术开始突飞猛进,跟大四的一起参加校招完全不虚,觉得自己还可以(实际很垃圾),这时候就想干脆自己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得了,所以大二的时候又不想考研了。大三的时候,随着逐渐涉及AI方向,兴趣猛增,但是AI岗位基本上都会限制硕士学历,再加上家里不断的给我洗脑让我去考研,我也就加入了考研大军。


我大概是从一月份就开始复习数学和英语,到三月底的时候高数、线代和概率跟着李永乐考研团队的视频过了两遍,《复习全书》过了一遍,课后题做了差不多一半,660也已经做完了80%,英语的话考研大纲5500词也已经过了一遍。总之,复习进度还可以,复习计划提前完成,然后一个漂移找工作去了。


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其实看了很多经验贴,很多帖子都会有一个问题:“想清楚你到底为什么要考研?”,我也一直在问自己,其实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拿个研究生文凭然后找个好工作,如果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完全可以随便找个放实习的双非,过线就行的那种,混完研究生两年。所以,我觉得与其浪费三年的时间待在实验室,我其实还是想冲在开发的第一线,享受思维碰撞和敲代码的快乐。


关于考研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如果你是很擅长学习课程内容的人,应对考试得心应手,那我还是推荐考研的,如果你是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做的项目比较多,而且非常喜欢开发的话,我推荐可以去尝试一下工作,如果你是学习又好、实践又强、项目又多的人,那你肯定是保研大佬,打扰了。


最后,虽然我决定去实习了,但考研应该也不会放弃,毕竟书都已经买了,应该会选择考个在职吧。其实对于我来说考研的目的已经变了,并不是为了上岸一个好学校而去努力,而是为了找一个目标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因为本身数学的学习对于AI来说就是基础,408更是计算机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天摇,现在复习的目的对我来说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如果可以的话,考个研究生。

关于谈恋爱


哈哈哈,关于这个话题我其实一开始不想写的,但是应汤老师的要求,还是决定写一下吧,其实也跟技术相关。


就写一句我之前听过的特别喜欢的话吧:“20岁左右的男孩子,应该全身心投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才华,哪里是忙于谈恋爱。如果你是那皎洁的月亮,万众可以瞩目和挑衅,如果你是那璀璨的太阳,何人敢直视和表白。”


Alex ☆ 想要改变世界的007程序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转载: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36281/article/details/115763735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