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n enough eyeballs,all bugs are shallow.」(只要有足够多的眼睛,就可以让所有 Bug 浮现),1997 年随着《大教堂与集市》的到来,开源新时代的号角正式吹响,也将 Linus 法则深深地烙印在开源社区每一位成员的心中,自此开放、协作、共享也成为开源运动中最为鲜明的特征。
在此浪潮下,国内外科技巨头、技术型创业公司,纷纷投身其中。无论是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统 Android,还是人工智能最为热门的机器学习开源框架 TensorFlow,亦或是前端三剑客之一的 Angular,无一不是出自 Google 开源之手;微软与开源化干戈为玉帛,不仅荣登全球开源贡献的 TOP 榜,也用 75 亿美元收购了知名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以此表明深度拥抱开源的决心;阿里开源十一年,从 fastjson 工具到 Dubbo 服务框架到 AliSQL 数据库到中间件 RocketMQ 的开源,在不断吸引着如贾扬清等顶尖开源大佬加入的同时,也助力其自身成为了国内开源界的领头羊;腾讯从发起者、贡献者两种不同的身份加快开源的进程与参与…除此之外,以 GitHub、红帽、PingCAP、TDengine 等典型的创业公司也在开源生态体系中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不过,在全球整体的开源大环境中,凭借商业模式、竞争、客户价值等优势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屈指可数,其背后仍有大量的企业、开发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于他们而言,想要在开源这条道上走下去,亟需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开源商业化?
开源盈利太难,企业无法幸免?
还记得不久前,创业公司 Elastic 大战科技巨头亚马逊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回顾事情始末,起因于 Elastic 公司宣布,将对旗下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 进行开源许可修改,从 Apache 2.0 许可的源代码移到服务器端公共许可(SSPL)和 Elastic 许可的双重许可下,使用户可以选择要应用的许可。至于这么做的原因,Elastic 的想法也很简单——不希望自己辛苦开发的东西被别人轻而易举的作为收费产品流向市场,同时没有收到对方的支持和反馈。
不过,对于被暗讽的当事人、也是产品的使用者亚马逊,对此说法完全不认同,随即也提出了抗议,其旗下 AWS 发布官方声明表示,将创建和维护 Elasticsearch 和 Kibana 的一个分支,继续使用 ALv2 许可证。
对此,有人说,Elastic 擅自修改了开源协议,做出了反对开源的举动,辜负了该项目中每一位贡献者;有人说,亚马逊一直在压榨 Elastic,创业公司在巨大的营收压力下,首要问题是生存,更改协议属于无可厚非。与此同时,也有评论家表示,“此前 AWS 窃取了其他人创建的流行开源工具,并将其集成到自己的云产品中,这种行为危及了开源界的平衡。虽然在一些现有的许可下这种行为是合法的,但对于 Elastic 这样的公司来说,他们很难说服客户继续付款购买他们的产品。”
然而归根结底,因为开源,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原本携手的两家企业最终“反目成仇”,只不过经历 9 年积累的上市公司 Elastic 尚有一丝实力保全自己的利益罢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家开源公司 Nginx 的结局看似就没有那么好了。
2019 年 3 月,国外知名的安全应用交付平台 F5 Networks 宣布以 6.7 亿美元收购开源高性能 HTTP 和反向代理 Web 服务器 Nginx。不过,在此之前,两家可是业界出了名的“死对头”,且据外媒报道,Nginx 曾四处寻找买家,标价在 7 亿美元左右。
最终,遗憾的是,Nginx 在低于理想价 3 千万的现实下被收购。而针对此次收购,也有不少评论将其解读为 Nginx 从纯开源软件厂商到商业化探索失败。
个人开发者的开源困境
其实不仅仅是企业,开发者也在面临极为严重的开源变现的难题。
据 CSDN 《2020-2021 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当下有 82% 的开发者在开源上投入时间不超过 5 小时,仅有 2% 的开发者在开源项目上投入时间超过 30 小时,可见全职在开源项目上的人非常少。
对此,我们也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调查,超过 77% 的开发者表示,不曾在开源上获得收入。
事实上,随着开源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开发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再谈理想,也是一种颇为现实的现状了。
大咖来了,共同助力开源商业化的落地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开源项目成为主流?成功的商业化之路又该怎么走?
3 月 18 日 20:00-21:30,CSDN 重磅打造的高端对话栏目「大咖来了」,第十期《为什么我们总认为开源不挣钱?》,我们特邀 Zilliz 创始人兼 CEO,LF AI & Data 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星爵、一流科技 OneFlow 创始人袁进辉、Jina AI 创始人及 CEO 肖涵、明势资本投资副总裁徐之浩、GGV 纪源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陈于思,从开源软件项目的构建与成长出发,解析新技术架构下的开源商业化模式及发展前景,帮助更多的企业、创始人、开发者快速打通开源与商业化的桥梁。
嘉宾介绍
星爵,是一位拥有超过 18 年经验的数据库和 AI 专家。他是 Zilliz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Zilliz 是一家专注于研发 AI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的开源软件公司。他目前还担任 LF AI & Data 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LF AI & Data 是 Linux 基金会旗下的子基金会,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开源创新。
在 Zilliz 之前,星爵在 Oracle 美国总部工作多年,负责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研发。他是 Oracle 12c 云数据库项目的创始成员。Oracle 12c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累计实现了超过百亿美元的收入。星爵曾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milvus 开源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ilvus-io/milvus/
袁进辉博士,北京一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关村数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之江实验室天枢开源开放平台架构师。袁进辉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博士后,师从中国人工智能泰斗、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曾获得 2018 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称号,袁博士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负责微软下一代深度学习平台研究开发,荣获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特别奖;曾发明世界最快的主题模型训练算法 LightLDA;曾多次在 IEEE TCSVT、 ACMMM、 CVPR 等国外核心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重要论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OneFlow 开源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
肖涵,Jina AI 创始人及 CEO。Jina AI 于 2020 年 2 月成立,专注打造开源神经搜索框架及生态。在创立半年内就获得 GGV 云启资本,SAP 等中美投资机构融资近千万美元。2018 年 -2020 年,肖涵在腾讯 AI Lab 负责基于深度学习搜索项目研发,也是腾讯开源办公室成员。2019 年肖涵作为 LF 开源基金会董事成员,对内大力推动腾讯开源协同技术文化,对外积极构建腾讯在国际开源社区的合作,并一手促成腾讯加入 TODO 基金会。肖涵 2014-2018 年在德国 Zalando 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2014 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肖涵是德中人工智能协会的创办人和主席,也是 Mindspore 技术委员会成员。
Jina 开源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jina-ai/jina
徐之浩,明势资本投资副总裁,负责开源软件、云计算、企业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加入投资行业之前,徐之浩在产品开发和技术方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在微软、百度、微博、AWS 等公司有多年的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经验。徐之浩拥有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 MBA 学位。
陈于思,GGV 纪源资本的投资人,专注于企业服务、开源软件、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投资,曾投资公司包括 PingCAP、Jina.ai、Authing、科亚方舟、深至科技、摩尔线程、星思半导体等。
加入 GGV 之前,陈于思在平安集团科技创新战略部门担任战略总监,负责集团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领域的战略规划。在平安集团之前,他曾在麦肯锡担任咨询顾问,帮助国内外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战略规划。陈于思还曾在苹果公司担任 iPhone 硬件工程师,以及在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应用材料担任研发科学家。
陈于思拥有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以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士学位。
唐小引,CSDN 内容生态负责人、CSDN 开源内容负责人,主编《中国 AI 应用开发者报告》、《中国开源应用开发者报告》系列报告,原《程序员》杂志责编,曾任 MDCC、CCAI、开源英雄会等开发者大会主编。
报名参会
直播间地址:https://live.csdn.net/room/csdnnews/B3423dYF
转载: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11465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