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道的博客

职场人必备高效工作的6个好习惯

275人阅读  评论(0)

工作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工作时间和工作事项。

而我们想更有效地工作,就可以从这两方面下手:提升时间利用率,学习拒绝/延迟额外的工作。

 

一、学会拒绝/延迟,掌握自己的工作节奏

大多数“打工人”每天的工作事项是一定的,但偶尔会有其他额外事项穿插进来,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合理拒绝/延后不属于我们的工作(不是不帮,而是在完成我们的主要工作后再去帮)。

因为真正消耗你时间的,不是「回复」和「聊天」,而是「切换」。

你以为你在工作,你的时间的确也很充实,但实际上,它们都花在了任务切换上。

真正用在工作、思考、执行的时间,极其有限。

那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呢?

当你开始工作时,关掉微信,静音掉手机,尽量屏蔽掉外界干扰。

不要急着去回复信息,而是专注在工作上,每 1 个小时,起来休息一次、活动一下,这时,集中处理之前的消息。

你可能会说,同事或老板直接照过来要求工作协助怎么办?手机静音也没用呀~

确实如此,但我们可以跟对方确认新增任务的优先级,以及当下是否非我不可。如果不紧急,可以延后;如果要求不合理,可以拒绝。然后专注在自己当前的工作上。这要局可以尽量减少任务切换带来的能量损耗。

随后,再开启一个新的循环。

以此类推。

二、提升时间利用率

工作时间虽然不可能减少,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用更短时间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这里主要分享3个实用技巧给你们:

1)“吃青蛙”

这个概念其实来自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的经典之作《吃掉那只青蛙》。

“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要先吃那只长得更丑的。”也就是说当你面临两个重要任务时,先做更艰巨、更重要的那一个。

首先确定你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决定你要吃的“青蛙”是什么,这只青蛙就是你最重要目标的最重要任务。

你可以参照这样七个步骤,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吃掉的“小青蛙”是什么?

 

除了“青蛙”,我们每天还有其他待办事项,你也需要给它们设置优先级;

 

可以用思维导图将这些代办事项罗列出来,然后通过甘特图给事项排序优先级,完成所需时间以及DDL。

 

MindMaster - 在线思维导图​  mm.edrawsoft.cn/create

每天工作的时候,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将其在每日计划上勾掉。标记完成能让你产生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你前进的动力。

2)例行开关(Switch)

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节后上班综合征。

放了一个长假回来,我们的身心都还沉浸在节假日的放松中,很难快速切换到工作状态。

我的方法就是给自己设置一个“例行开关”,将某个动作,跟某个工作情境,建立一个高度的关联。一旦我们有规律地重复,它就会成为你的习惯。当我们做这个动作之后,相当于打开了“开关”,我们就可以进入自己想要的情境。

  • 注意:

这个动作必须要简单、易行、无门槛。

在这个情境之外的时间,尽量避开这个动作。

3) 持续性收益(模板化、流程化、清单化)

我们的大脑,总是喜欢即时反馈和短期收益。但有时候,稍微克服一下这种模式,将短期回报变成一种持续性的回报,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我们的行动阻力。

  • 模板化

针对自己日常的工作,不妨思考这几个问题:

 

比如你做写作培训,有哪些写作套路是不变的,可不可以总结成大纲给到学员?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应该给到学员哪些建议?

  • 流程化

针对已经做完的任务,不妨思考这几个问题:

 

它不但可以指导团队的实践,也是可迁移、可复用的,可以成为方法论的一部分。

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工作复盘。复盘的关键在于有效提问!整个结构化复盘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提问,然后不断解答提问的过程。小M之前写过相关文章,有需要的小伙伴出门左转即可▼
结构化复盘这么做才有效!(附复盘模板)

 

  • 清单化

针对一个重复性的项目,不妨列出一张清单,把需要关注的地方写清楚,并逐个核对。

 

把清单收集起来,这些都会是你宝贵的知识财富。

最典型的就是做客服或者社群运营,经常会有很多用户咨询和提问,但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相同或相似的,如果每次都手动打字回复的话效率会比较低下。

更优的解决方法是建立问题清单,并且整理好每个问题对应的话术。这样在运营过程中就能做到快速、准确的响应。

除了上面3个技巧外,下面两个小技巧也可以用到自己的工作上:

4)正确的休息

做好自己的能量管理。即使你中午不困,但也尽量利用午休时间小憩10-15分钟。主要目的是清空大脑,为接触信息做准备。

5)好点子马上记

做备忘录或者写便签都可以,目的就是不让灵感流失。

以上思维导图均由 @MindMaster思维导图 绘制而成>>>一键下载MindMaster


 

 


转载:https://blog.csdn.net/MindMaster2017/article/details/113348666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