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程序员来说,你懂的,电脑就是我们的女朋友,在很多层面上,它都是,打游戏、敲代码,以及看影片。
我第一台电脑是联想的笔记本(昭阳系列),花了 4000 多块买的。
那时候,家里很是缺钱,4000 多块可不是小数目。后来听父母说是他们忙活了两个多月,摘辣椒卖的钱。这还没算上插苗浇水除草的人力成本。可惜这台笔记本被偷了——小偷真特么无情,我真特么败家。
这台笔记本陪伴我的时间非常短暂,也就是从洛阳火车站到郑州火车站绿皮火车跑过的时间。应该还能算上我挤公交车的时间。
当时的郑州火车站特别乱,每次从那坐车都是提心吊胆的,好多同学在那里丢过东西,身份证了、钱包了、手机了,但是我仍然没能幸免。
在火车站挤公交车,简直就像作战一样,你必须得做好冲锋的准备,否则你根本就没办法坐上车。就在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挤上去后,隐约觉得电脑包变得轻飘飘的,一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但仍然不敢相信这就是真的,毕竟那可是父母的血汗钱啊。
来回翻了几次包,它终究是不翼而飞了,于是只能接受这个沉痛的事实。赶紧下车,就地报警。可治安乱糟糟的火车站,警察就只能做个摆设,报案的结果就是回去耐心地等。警察对这种丢东西的事情早已经司空见惯,估计都麻木了。
回到学校后,万念俱灰,茶不思饭不想,好兄弟们都劝我,并且每人都愿意资助我一些钱。学编程的,电脑不能没有啊。于是我又借了两个亲戚家的哥哥一部分钱,再加上同学借的钱,东拼西凑算是凑够了 4000 多块,筹钱大概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那时候只能银行卡转账,挺麻烦的。前凑够了,就在郑州的电脑城买了同一款的昭阳笔记本——伤疤不能忘啊。
这里必须要交代一点事实,冒着被老婆捶的风险。至今有两个女同学借的钱还没有还上。上大学的生活费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一个月就那么点。况且我当时年幼无知,根本就没有赚钱的头脑。等我后来有钱还的时候,那两个女同学早已经断了联系——手机号早换了,QQ 发消息也是石沉大海。
毕竟有了女朋友后,异性之间的友谊就该石沉大海了。
你现在读这段文字应该不会觉得那么难过,毕竟我写得非常轻快。但实际上,第一台电脑就是我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痛——毕竟钱是父母给的。我当时都没敢把这件事告诉他们,一直到我工作很多年后。还有,我对郑州火车站的印象很坏。
第二台电脑,就是第一台电脑的克隆版。
大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上的大专,大一下半学期买的,大三我就去苏州实习了),我几乎都把它当做了一台游戏本,而不是用来编程的。这么说来,它并没有尽到本职工作。我玩过最多遍的游戏就是极品飞车、NBA、三国群英传、忍者神龟,总之就是各种不需要秀操作的单机游戏。
这台电脑重装了无数次,因为那时候病毒很多,杀毒软件根本就无能为力,尤其是上一些不能说名字的网站时。
刚开始,流行光驱重装,就是跑电脑城 10 块钱买 2 张光盘,然后塞进光驱,重启电脑的时候狂按 F8,就可以进入傻瓜式的 ghost 安装了。
后来,流行 U 盘安装了,直接网站上下载个镜像,拷贝到 U 盘,安装的时候选择 U 盘模式就行了。这样不仅可以省掉买光盘的钱,还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镜像系统。但有一说一,那时候的 U 盘就是病毒传播的最佳载体。
再后来连 U 盘也不需要了,直接装个虚拟光驱,双击运行镜像就可以了。
说实话,有电脑的一年半时间,日子过得无比的荒唐。大一上半学期因为没有电脑,所以一门心思扑到学习上,不仅上课非常积极,晚上自习室里也是常客。
有了电脑之后,境况真的是急转直下,不仅编程没学好,时间还蹉跎了。当然,这种责任不应该由无辜的电脑来承担——电脑不过是个工具,而自己才是主谋啊。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重装折磨后,这台笔记本也被消耗得像黄昏时的太阳一样,精疲力尽。于是,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它被我从苏州运回洛阳给父母用了——还能看看电视剧。
第三台电脑,也是联想的笔记本,不记得型号了。本来是想买小 Y 的,但有个同事当时在电脑城兼职,建议我买这台,5600 元,应该。
这台笔记本承担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游戏。一开始,自然还是极品飞车那几款老游戏。后来,禁不住同事的劝说,玩起了 Dota,从此就爱上了。每逢周末,我们几个就窝在宿舍里,窗帘都不舍得拉开,真的是杀得天昏地暗。
饭都是宿友帮忙带的。公司提供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对于刚入职的我们来说,有洗澡的地方、有做饭的地方(周末可用,工作日可以去食堂)、还有打篮球的地方,和办公的地方也只隔一道围墙。
你看,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人生计划的日子过得可真的是一塌糊涂!
这台笔记本还是非常坚挺的,现在也仍然可以用,就是有点卡。不过,它的使命终究是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静静地躺在电脑包里。
第四台电脑,就是正在码字用的 iMac,5K 显示屏、i7 处理器、16G 内存,2017 年买的,几乎是顶配了——码字?这是有多奢侈。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冲动地买了,估计是受到了某篇网文的蛊惑。现在觉得,如果理智一点的话,应该买个顶配的 MacBook Pro,然后再配上一个横竖屏显示器,就完美了。
iMac 毕竟是个台式机,只能放家里,出远门的时候没办法背着啊。刚刚用活动监视器瞥了一眼,CPU 闲置率高达 97%,麻蛋,性价比太低了。
不过,iMac 给热衷于打游戏浪费生命的我致命一击——那些我喜欢的远古游戏根本就没有 OSX 版,好不容易找了一款火炬之光 2 的,装上后竟然没办法保存进度,你说气不气?另外,妙控键盘和妙控鼠标完全就不适合打游戏——从此,颓丧的日子算是彻底终结了。
从长远的人生来看,这将近 2 万块钱的 iMac 还是挺有潜在价值的。千万别信我的鬼话,我就这样安慰一下自己。
第五台电脑,是华为的 MateBook 13,2019 年 6 月份买的。
当时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身体出了一些状况,在三门峡住院,我必须过去守着点,并且出院时间不确定。
当时就更懊悔了,怎么会买个不能携带的 iMac 呢?脑子一定是抽了,恐怕是因为我笃定这辈子就待在洛阳不出差了吧。
没办法,想尽了一切办法找朋友从华为代理的手里买了一台 MateBook 13。听同学说性价比高,但这台笔记本在实体店里都处于缺货的状态,根本买不到。
2020 年 3 月初,这台电脑就随着我妹去了三门峡,她要上网课用。上周我给她视频说我买了新的电脑,她在手里喜笑颜开,好吧,这台电脑的归属权已经不属于我了——没错,妹妹就是用来吸血的。
第六台电脑,是 MacBook Pro。
由于隔三差五需要回老家的缘故,急需一台笔记本,否则回老家后就只能跑网吧(条件是越来越好,一个小时 5 块钱了)。相来相去,我还是在一个星期前狠下心买了这台 MacBook Pro。
我是通过教育优惠买的,能便宜 800 块,并且不需要提供学生证或者教师证。你是不是迫切地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
来,给你透露一点心得体会。
6 个月以前,我通过教育优惠买了一台 iPad mini,使用的是我一直以来用的 Apple ID(买过一台 iPhone 4、一台 iPhone 6、一台 iPad、一台 iPod),但你知道的,教育优惠面向的是学生和教师,像我这种已经毕业快 10 年的人来说,是没有资格的——残忍。
付款后,很快就收到了苹果发的邮件——通知我提供学生证或者教师证,总之过程非常麻烦,找了很多亲戚找学生证。然后再把之前的订单取消,使用学生证上的名字购买,否则审核不通过。
折腾过一次后,我就想,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绕过苹果的检测机制,因为有同学说他买 iPad mini 的时候没有让提供证明。于是我下单的时候就改变了一下策略,没有使用我之前的 Apple ID,而是以游客的身份。
付完款后我就一直刷邮件,一开始是“已收到付款”,然后是“正在处理订单”,再然后就是“准备发货”,咦,我的小心机竟然没被识破,苹果果然没有通知我提供证件,嘿嘿嘿。请原谅我内心升腾起了一阵阵窃喜。
800 块算是没有贡献给苹果,这种感觉真特么美妙。要知道,苹果堪比世界第 26 大经济体伊朗的整体国力啊。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贫穷。
但是,我要转折了。由于家里有台高配 iMac,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我买 MacBook Pro 的时候就选了最低配,8G 的内存,结果买回来后,风扇一直狂赚,机身热得烫手——真真让我对苹果的品质产生了怀疑。
我不过就开一个 Google Chrome、一个 Intellij IDEA、一个 QQ 音乐播放器,结果 Pro 就受不了了,在那撕心裂肺地呐喊,甚至弹出让我强制退出程序的提醒框——活动监视器打开一看,有个陌生的进程 CPU 占用率直接飚到 430%,还 kill 不掉,kill 掉它还能坚强地复活。
没办法,只好拨打了苹果的技术售后电话,这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简直是脸上无光。但确实无能为力了。
说了情况之后,技术支持说苹果的电脑在发货之前会进行一些检测,留有一些后台进程——听起来怕怕的。然后手把手教我操作了一番,那个陌生的进程果然消失了,但 8G 内存确实不够用,就之前的那些应用程序打开后,剩余内存还不到 700M!
这也敢叫 Pro? 8G 内存有点坑爹啊,直接最低配就上 16G 嘛。
于是,我不得不选择了退货(14 个工作日内可以退,在没有受外伤的情况下),然后重新下单了一台 16G 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8G 的 MacBook Pro 已经发往上海的苹果接纳中心了。而那台 16G 的,正在发货的路上。
败家,败家,老婆说我真败家。
好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能看到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程序员,我必须要伸出可爱的大拇指为你点个赞。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点帮助,请微信搜索「 沉默王二 」第一时间阅读。本文已收录 GitHub,传送门~ ,里面更有大厂面试完整考点,欢迎 Star。
我是沉默王二,一枚有颜值却靠才华苟且的程序员。关注我即可提升学习效率,别忘了三连啊,点赞、收藏、留言,我不挑,嘻嘻。
转载:https://blog.csdn.net/qing_gee/article/details/10564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