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道的博客

六、聊聊并发 - AQS共享模式给你整的明明白白

329人阅读  评论(0)

前言

前面我们通过ReentranLock的源码分析了AQS的独占模式的获取和释放,通过分析源码我们大概的了解的AQS的独占模式功能的实现,这次的话我们就来聊聊AQS的共享模式。如果你已经理解了我们前面说的独占式,那对于理解共享式也是很简单的。

AQS的共享模式VS独占模式

在说AQS共享模式之前,我想先来阐述一下我对共享模式和独占模式的理解。

其实我一开始在理解共享模式的时候也是有点难以理解的,大部分的人把共享模式称为共享锁,但是我尝试使用共享锁这个概念去理解,很多地方都没办法说的通。在看源码的时候,用独占锁概念去代入理解的时候还算可以理解,但是用共享锁去代入理解的话,个人感觉理解起来有些难受,不是特别好好懂。这里针对共享锁我想换一个概念,使用条件许可来解释。

我们可以把类似上图代码修饰的代码块看做一个锁,锁住的区域中有一个或者多个许可,我们知道ReenTranLock是独占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ReenTranLock中只有一个可用许可,当一个线程已经得到了许可,那其他线程只能被阻塞,只能等到已经拿到许可的那个线程释放了许可,才能去尝试获取许可。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独占模式下AQS会记录下来占有许可的那个线程,而共享模式是不会记录这个的,纯粹的是利用state的状态来进行判断的。

而Semaphore和CountDownLatch的实现是共享模式,虽然都是共享模式,但是还是有点区别的,Semaphore在实例化的时候传入的值,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有多少个可用的许可,只要state不等于0,线程就可以去访问被修饰的代码块。而CountDownLatch却有些不一样,我们初始化的时候给的值,不是代表可用的许可,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可用许可,因为这里它更像是一个阀门,只要state不等于0,所有的线程都要阻塞在await()方法上,只有当调用countDown方法,使state等于0,所有阻塞的线程才能被唤醒,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

为什么理解成条件许可呢,因为AQS无论是共享模式还是独占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这个条件就是对state值的判定,在独占模式下我们是不能去给state赋值的,默认只有一个许可,但是对于同一个线程是可以重入的。共享模式下我们是可以给state进行赋值的,state的值是多少就代表有几个许可能让线程获取,只有获取许可的线程才能访问被保护的代码块。但是CountDownLatch的实现是有点不太一样的,我们可以把CountDownLatch中的state值看作是不可用许可只有不可用许可的数量为0才能让线程通过。这里我想重点强调的一点是,在共享模式下,获取的不是这个概念,而获取的是许可,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如果有误的话多谢指出。

以下是AQS共享模式和独占模式的方法对比,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代码具体来看一下。

独占锁 共享锁
tryAcquire(int arg) tryAcquireShared(int arg)
tryAcquireNanos(int arg, long nanosTimeout) tryAcquireSharedNanos(int arg, long nanosTimeout)
acquire(int arg) acquireShared(int arg)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doAcquireShared(int arg)
acquireInterruptibly(int arg) 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 arg)
doAcquireInterruptibly(int arg) 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 arg)
doAcquireNanos(int arg, long nanosTimeout) doAcquireSharedNanos(int arg, long nanosTimeout)
release(int arg) releaseShared(int arg)
tryRelease(int arg) tryReleaseShared(int arg)
- doReleaseShared()

Example: CoutDownLatch

我们就先以CoutDownLatch为例,来看看共享模式的大概实现。

CountDownLath的结构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Sync extend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4982264981922014374L;

    Sync(int count) {
        setState(count);
    }
    int getCount() {
        return getState();
    }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cquires) {
        ...
    }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releases) {
       ...
    }
}

private final Sync sync;

 public CountDownLatch(int count) {
      ...
 }
public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public boolean awai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
 }
 public void countDown() {
      ...
 }
//获取AQS中state的值
 public long getCount() {
      ...
 }

我们通过源码看到方法也就这几个,类中也是有一个内部类继承了AQS,重写了tryAcquireShared 和 tryReleaseShared,实现的逻辑也是相当的简单,比较核心的方法也就两个,一个是countDown方法,每调用一次,就会将当前的state值减一,当state值为0时,就会唤醒所有等待中的线程;另一个是await方法,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阻塞式,一种是带超时机制的形式,如果state的不为0,挂起调用await方法的线程,直到state等于0,唤醒所有等待的线程。

获取许可

await

该方法是阻塞式地等待,并且是响应中断的。

public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和acquireShared()方法实现都是差不太多的,一个是支持中断,一个不支持中断而已。我们就不单独去分许acquireShared()了。
    sync.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1);
}

await()方法直接调用了AQS中的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方法

//这个方法是AQS中的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 arg)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if (tryAcquireShared(arg) < 0)
        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arg);
}

这个方法就是CountdonwLatch 重写的 AQS中的tryAcquireShared方法。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cquires) {
  //我们可看到这里直接就是判断state的是否是等于0的,等于0返回的是1,不等于0返回的是-1.
    return (getState() == 0) ? 1 : -1;
}

这里能看到tryAcquireShared方法返回的是一个int类型的值,这里通过判断当前的state值是否是等于0,来决定返回1 还是 -1。当tryAcquireShared返回的值小于 0 说明目前还有state值不等于0,不等于0代表还有我们前面说的 不可用许可

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tryAcquireShared返回 -1说明state值不等于0,就执行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方法,将线程封装成Node节点,加入等待队列中。

private void 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 arg)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其实这里的acquireQueued方法里面有两个参数,这里addWaiter放在了方法里面来.
    //在说独占模式的时候addWaiter我们也说过了,这一步主要是将没有抢到许可的的线程加入到队列中。但是此时线程还没有被挂起。
    final Node node = addWaiter(Node.SHARED);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for (;;) {
            //经过addWaiter方法,已经将阻塞的线程封装成Node节点,添加到了队列中
            //判断当前节点的前驱节点是不是头结点。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if (p == head) {  
            //if (p == head && tryAcquire(arg))这个是独占模式中acquireQueued对应的一段,前面我们也说过
            //只不过tryAcquire返回的是一个boolean值而已。
            //因为刚添加到队列中的节点是阻塞队列中的第一个,我们可以再次去看一下statede值是否等于0.
                int r = tryAcquireShared(arg);
               //如果返回的值大于0说明state值的为0。后续的线程可以直接通过了。
                if (r >= 0) {
                    //此时tryAcquireShared返回值大于0说明state已经等于0了。
                    //这个方法也是一个重点的方法,单独拿出来说。
                    setHeadAndPropagate(node, r);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return;
                }
            }
 //当前Node不是在CLH队列的第一位或者是当前线程获取许可失败,判断是否需要把当前线程挂起。检查线程是否已经中断,如果中断直接抛出异常。这里我们在前面文章也说过了,这里可以去参考前面独占模式说的。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  parkAndCheckInterrupt())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 finally {
//如果代码走到cancelAcquire说明肯定是抛出了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因为上面是一个死循环,退出循环的两个途径,一个是走了return,另外一个就是抛出了异常,如果是正常return,failed应该是false,不会执行cancelAcquire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setHeadAndPropagate

我们通过对比一下独占模式中的方法,能够发现独占模式中的方法,如果当前节点是在阻塞队列的第一个,就将头结点指向当前节点,只是单纯的将头结点指向了当前的节点。

我们知道当调用setHeadAndPropagate的条件就是tryAcquireShared返回的值大于0,我们知道tryAcquireShared是交给实现的具体类去实现的,所以我们理解tryAcquireShared返回的含义,还是要看具体的实现类是什么,就仅仅在AQS中对于tryAcquireShared返回的值大于0我们可以理解为存在可以获取的许可数。

setHeadAndPropagate方法除了将头结点指向的当前节点以外,还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doReleaseShared(),这个方法本来是应该在释放许可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去唤醒等待队列中的线程,但是在这里出现了。

private void setHeadAndPropagate(Node node, int propagate) {
    // 记录了之前旧的头结点
    Node h = head;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头节点。因为state = 0,而且Node节点在等待队里的第一个,可以把Node设为头结点了。
    setHead(node);
    //如果走到了这个方法说明propagate是大于0的。
    if (propagate > 0 ||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
        (h = head) == null || h.waitStatus < 0) {
        //如果说当前节点后面没有了其他节点,且节点是共享节点,那就去执行doReleaseShared
        Node s = node.next;
        if (s == null || s.isShared())
            //这里就是释放许可,然后唤醒等待队列中的线程。
            doReleaseShared();
    }
}

这里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去判断旧的头结点的状态。看了他给的注释,没有想太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判断呢。

其实我还有一个疑问的,上面我们知道调用setHeadAndPropagate的前提是Node是在队列的第一个,tryAcquireShared返回的值是大于0的。调用setHeadAndPropagate方法将Node节点设为头结点我是理解的,但是为什么还要去调用doReleaseShared去唤醒等待的线程呢,因为此时阻塞队列里面只有一Node节点,而且此时Node节点还没有被挂起。

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doReleaseShared这个方法,这里我们就不对这个方法进行详细解释了,到下面分析释放许可的时候再具体分析。这里我主要想说明,为什么会在await()方法中调用这个方法。

// 调用这个方法的时候,state == 0
private void doReleaseShared() {
    for (;;) {
        Node h = head;
        if (h != null && h != tail) {
            int ws = h.waitStatus;
            if (ws == Node.SIGNAL) {
                if (!compareAndSetWaitStatus(h, Node.SIGNAL, 0))
                    continue; 
                unparkSuccessor(h);
            }else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h, 0, Node.PROPAGATE))
                continue;              
         }

        if (h == head) 
            break;
    }
}

我们通过doReleaseShared方法可以发现unparkSuccessor是唤醒被挂起的线程,调用这个方法需要满足h != null && h != tail,前面调用addWaiter方法的时候将Node节点加入到了队列中,对队列进行了初始化,此时tail = node,如下图左边的一样。

我们调用 setHead(node)的时候又将 head = node ,变成了右图所示,那此时 tail = head 的。不会执行unparkSuccessor方法。

此时h == head 头结点没有发生变化也就退出了循环。所以说在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这个方法中调用的setHeadAndPropagate方法,只是将node节点设置成了头结点,没有执行unparkSuccessor()。所以说在这里和独占模式下setHead()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

释放许可

当执行 CountDownLatch 的 countDown()方法,将计数器减一,也就是state减一,当减到0的时候,等待队列中的线程被释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countDown

public void countDown() {
    sync.releaseShared(1);
}

使用的是releaseShared(int arg)来释放许可。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Shared(int arg) {
    if (tryReleaseShared(arg)) {
        doReleaseShared();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tryReleaseShared

这个方法很简单,用自旋的方法实现 state 减 1,如果本来state的值就是0,那就返回false,返回false也就意味个releaseShared方法不会再doReleaseShared()方法唤醒等待线程了,因为state已经为0了。只有当 state -1 等于0,才会返回true,去唤醒等待队列中的线程。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releases) {
    //使用了一个死循环,当state == 0 或者 CAS设置state的值成功以后退出循环。
    for (;;) {
        int c = getState();
        if (c == 0)
            return false;
        int nextc = c-1;
        if (compareAndSetState(c, nextc))
            return nextc == 0;
    }
}

/**这里我们对比一下Semaphore中的tryReleaseShared,这个方法是一个死循环,除非抛出异常,不然最后肯定是返回true的。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releases) {
            for (;;) {
                int current = getState();
                int next = current + releases;
                if (next < current) // overflow
                    throw new Error("Maximum permit count exceeded");
                if (compareAndSetState(current, next))
                    return true;
            }
   }
*/

doReleaseShared

countDown 方法就是每次调用都将 state 值减 1,如果 state 减到 0 了,那么就调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唤醒阻塞队列中的线程

/** 
if (tryReleaseShared(arg)) {
        doReleaseShared();
        return true;
 }
 */

//在CountDownLatch中,tryReleaseShared(arg)返回true,只有当state等于0。
private void doReleaseShared() {
    for (;;) {
        Node h = head;
      // 1. h == null: 说明阻塞队列为空
      // 2. h == tail: 说明头结点可能是刚刚初始化的头节点, 或者是普通线程节点,但是此节点既然是头节点了,那么				代表已经被唤醒了,阻塞队列没有其他节点了
       // 所以这两种情况不需要进行唤醒后继节点
        if (h != null && h != tail) {
            int ws = h.waitStatus;
            // 判断头节点是否是正常的状态。后继节点需要被唤醒
            if (ws == Node.SIGNAL) {
                // 这里 CAS 失败的场景请看下面的解读
                if (!compareAndSetWaitStatus(h, Node.SIGNAL, 0))
                    continue;            // loop to recheck cases
               // 就是这里,唤醒 head 的后继节点。我们上一篇文章也说了这个方法,这里就不在说了。
                unparkSuccessor(h);
            }else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h, 0, Node.PROPAGATE))
                continue;      
        }
     
        if (h == head) 
            break;
    }
}

该方法是一个自旋操作(for(;;)),退出该方法的唯一办法是走最后的break语句:

if (h == head)   // loop if head changed
    break;

即,只有在当前head没有易主时,才会退出,否则继续循环。这个怎么理解呢?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我们假设目前sync queue队列中依次排列有

dummy node -> A -> B -> C -> D

现在假设A或许可以成功,则它将成为新的dummy node,

dummy node (A) -> B -> C -> D

A线程被唤醒了,唤醒以后此时线程还结束呢,唤醒以后又回到了被挂起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for(;;)的死循环,退出的唯一就是从return 结束。此时线程A会将自己设置为了头节点。

唤醒后继的节点B,它很快获得了共享锁,成为了新的头节点:

dummy node (B) -> C -> D

此时,B线程也会调用doReleaseShared,我们写做doReleaseShared[B],在该方法中将唤醒后继的节点C,但是别忘了,在doReleaseShared[B]调用的时候,doReleaseShared[A]还没运行结束呢,当它运行到if(h == head)时,发现头节点现在已经变了,所以它将继续回到for循环中,与此同时,doReleaseShared[B]也没闲着,它在执行过程中也进入到了for循环中。。。

大量的线程在同时执行doReleaseShared,这极大地加速了唤醒后继节点的速度,提升了效率,同时该方法内部的CAS操作又保证了多个线程同时唤醒一个节点时,只有一个线程能操作成功。

那如果这里A线程执行结束时,节点B还没有成为新的头节点时,A方法不就退出了吗?是的,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关系,因为它已经成功唤醒了线程B,即使A线程退出了,当B线程成为新的头节点时,它也会负责唤醒后继节点的。

到这里我们就把AQS的共享模式分析了一遍,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好好的捋一捋这个流程。

总结

  • 共享模式的调用框架和独占模式很相似,我们可以把独占模式看作内部只允许有一个可用许可,共享模式可以允许有多个可用的许可。
  • 共享模式和独占模式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独占模式会用一个变量记录获取许可的线程是哪一个,而共享模式是不记录这个的,完全依赖于state变量的值。

写在最后

上次写完独占模式那篇文章以后,就一直在加班,五一之前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休息了,五一又加了两天班,实在最近感觉没有什么状态,回去以后也没有精力写东西,抽时间总算又磕磕绊绊的写完了这篇文章,如果有写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可以帮忙指出,我会第一时间修改。

希望看完以后有收获的小伙伴帮忙点个赞鼓励一下呗,你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转载:https://blog.csdn.net/qq_21269947/article/details/105932631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