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le简介
Gradle 是一个优秀的构建系统和构建工具,它允许通过插件创建自定义的构建逻辑。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 采用了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DSL 语言) 来描述和控制构建逻辑。
- 构建文件基于 Groovy,并且允许通过混合声明 DSL 元素和使用代码来控制 DSL 元素以控制自定义的构建逻辑。
- 支持 Maven 或者 Ivy 的依赖管理。
- 非常灵活。允许使用最好的实现,但是不会强制实现的方式。
- 插件可以提供自己的 DSL 和 API 以供构建文件使用。
- 良好的 API 工具供 IDE 集成。
使用Gradle方式来构建项目,主要是为了达到如下的一些目的:
- 让重用代码和资源变得更加容易
- 让创建同一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变得更加容易,无论是多个 apk 发布版本还是同一个应用的不同定制版本
- 让构建过程变得更加容易配置,扩展和定制。
- 整合优秀的 IDE。
构建项目基础
文件构建
一个Gradle项目的构建过程定义在build.gradle文件中,位于项目的根目录下。一个最简单的Gradle纯Java项目的build.gradle文件包含以下内容。
apply plugin: 'java'
上面的代码是引入了Gradle的Java插件,这个插件提供了所有构建和测试Java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东西。例如,下面是一个最简单的Android项目的build.gradle文件的源代码。
buildscript {
repositories {
google()
jcenter()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3.4.1'
}
}
allprojects {
repositories {
google()
jcenter()
}
}
task clean(type: Delete) {
delete rootProject.buildDir
}
build.gradle文件
在一个Android项目中一般会出现至少2个build.gradle文件,一个是project的gradle文件,一个是app module的gradle文件。
gradle文件中会涉及很多的常用命令和代码,它们的具体含义如下:
1,jcenter()
代码托管库,设置后可以在项目中引用jcenter上的开源项目,声明在build.gradle文件的repositories闭包中。
2,gradle插件及版本号
经常会看到如下一段代码:
classpath '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3.4.1'
3,Android 闭包配置
在build.gradle的Android闭包中会看到一些常用的配置,如下所示:
- compileSdkVersion: 用于指定项目的编译版本。
- buildToolsVersion: 用于指定项目的构建工具的版本。
- applicationId: 用于指定项目的包名,在创建项目的时候已经指定了包名,当要修改整个项目的包名时可以在此更改。
- minSdkVersion: 项目最低的兼容版本。
- targetSdkVersion:表示你在该目标版本上已经做过了充分的测试,系统将为你的应用开启一些最新的功能和特性。假如targetSdkVersion 为23或者更高,那么在Android6.0中运行这个应用时会开启新的功能和特性;若设置成了22,只能说明你的应用程序在Android5.1系统上做过了充分的测试,Android6.0的新功能就不会启用。
- versionCode: 项目的版本号。
- versionName: 项目版本号的版本名。
4,buildTypes闭包
此配置包一般会包含两个闭包配置,一个是debug,一个release;当然也可以有其他闭包。debug闭包用于生成测试版安装文件的配置,release闭包用于生成正式版安装文件的配置。此文件的配置如下:
- minifyEnabled:用于设置是否对项目的代码进行混淆。true代表开启,false代表关闭。
- proguardFiles:指定混淆时使用的文件。
- proguard-android.txt:在Android SDK 目录下的,里面是所有项目通用的混淆规则。
- proguard-rules.pro:是在当前项目根目录下的,里面编写当前项目特有的混淆规则。
5,dependencies闭包
Android Studio 项目开发中一共有三种依赖方式:本地依赖、库依赖和远程依赖。
- 本地依赖:可以对本地的Jar包或目录添加依赖关系。
- 库依赖:可以对项目中的库模块添加依赖关系。
- 远程依赖:=可以对jcenter库上的开源项目添加依赖关系。
项目结构
转载:https://blog.csdn.net/xiangzhihong8/article/details/101428868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