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学期的软件实训中编写了Android APP,尝试使用了MVP模式
查阅了许多资料以后,终于大致理解了如何将MVP模式应用在实际的代码编写上
总结一下,希望大家指正错误。
前言
在开始学习MVP模式时,许多资料会给出一张结构图。
对于MVP模式的理论,大概就是将UI操作和业务逻辑层分离,在View层中进行页面UI的更新,而将业务逻辑放在Presenter中,且View不直接操作Model,而是用过Presenter进行操作。
然而,在了解了MVP的理论之后,我依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使用MVP模式来构建Android应用。所以,我想从我刚写的实例出发,对MVP模式进行总结。
工程结构
在我的实例中,我的工程模块目录是这样子的。
按功能来进行划分模块,便于进行管理。每个文件功能如下:
- LoginActivity activity文件,实现ILoginView接口(因为界面操作需要)
- ILoginView MVP模式中的View接口,定义需要进行的界面UI操作,比如弹出加载框,按钮disable等等
- ILoginPresenter MVP模式中的Presenter接口,定义业务逻辑操作,比如使用retrofit进行请求登录,获取信息后更新model等操作
- LoginPresenterCompl 实现ILoginPresenter接口,具体实现网络请求的操作等等。
以上就是MVP模式中重要的的几个接口和实现类,当然若是由Model操作还需要定义一个Model接口和一个实现接口的类。
有些人可能会问,只一个登录功能就要定义这么多的文件,MVP这么麻烦?
而我只能说,当使用上了之后就会发现开发不知道爽了多少倍,虽然文件多,但是每个文件都不会太长,代码的可阅读性好了很多,而且在调试的时候可以很精确的找到代码区域,界面UI问题直接找到activity,网络逻辑问题直接找到Presenter类,开发效率成倍提升。
具体实现
以上虽然大致说了MVP模式中的主要几个文件,那个文件实现哪个,下面讲具体实现的方法
在Activity文件中
public class Log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implements ILoginView{
private LoginPresenterCompl mLoginPresen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login);
ButterKnife.bind(this);
mLoginPresenter = new LoginPresenterCompl(this, this);
...
}
... //实现ILoginView 和 组件的绑定
}
在Activity中实现View接口的同时,保有Presenter实例,比如在绑定Click事件后,可以通过mLoginPresenter.login()
来进行登录操作,使得Activity文件中只进行组件绑定和界面的操作,其他的逻辑写在Presenter中。
在Presnter类中
public class LoginPresenterCompl implements ILoginPresenter {
private ILoginView mloginView;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public LoginPresenterCompl(ILoginView view, Context context) {
mloginView = view;
mContext = context;
}
...
}
在Presenter实现的时候,需要由View接口成员,若是有Model则还有Model接口成员,这样便可以讲View与Presenter的交互,当Presenter从服务端获取到数据时,便可以调用View的接口来进行界面UI的更新,这样便减少了Handler,和网络请求后复杂的回调函数。
在接口中
在View接口中可以定义一些函数,比如:
-
onSuccess() // 网络请求成功时界面的反应
-
onFailure() // 网络请求失败时界面的反应
-
showLoading() // 请求时出现loading框
…
在Presenter接口中就主要定义自己的业务逻辑,比如在登录时: -
login(username, password);
…
总结
使用MVP模式进行开发APP确实便利的不少,虽然可能在实现某些简单功能时会多很多文件,整个开发过程非常具有效率。当接口定义完后,编写代码思路就已经大致理清了,剩下的便是对大致的功能的具体实现,这个开发思路非常清晰。
而且我认为MVP模式最大的有点便是不需要在界面刷新上编写handler,这样也不需要定义各种message,并在每个回调函数中发送(在MVC模式中这些操作全是写在activity中),没有了冗长的回调函数,activity文件变得干净了许多,代码更加的清晰,开发更加舒畅。
最后一点
在编写MVP的时候,可以写将通用操作进行封装,比如弹loading框等操作,写在一个Base接口中,并让一个BaseActiviy去实现,再让所有的Activity去继承BaseActivity,这样会方便很多,后知后觉,项目写到后面已无力在大改。。
转载:https://blog.csdn.net/qq_36871020/article/details/1013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