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活动链接: https://bbs.csdn.net/topics/609601920
在过期报纸上看
1982 年的世界杯,当时我们家里没有电视,晚上的时候听到马路对面的房子里传来惊呼声,也不知道为啥。 1983 年的春节前,家里要打扫房间,我负责擦窗子,原料是一叠旧的《参考消息》报纸。 我边擦边看,报纸的一个角落一直有世界杯的报道,我才知道世界杯有那么多比赛。 我记得最后采访意大利主教练的时候,他说,
球队的状态就像一瓶水,开始倒太多,后来水就很少了。
似乎是在解释意大利队开低走高的秘诀。
借电视来看
1986 年的世界杯,我家仍然没有电视机,看球赛是在父母单位的一个电视室。记得深夜看法国对巴西的比赛,电视传来呜呜的球场背景噪音,黄色的巴西,蓝白色的法国,绿色的球场。我记得解说员说,双方踢得很流畅,连界外球都很少。 世界杯之前,我和高中同学谈起高考,一个喜欢踢球的同学说,莫想太远,86世界杯都还没有踢,世界杯之后再考虑高考啦! 嗯,当然可以享受当下,但是,自己能控制的东西,还是要早点规划才对。
…
要看到球将要出现的地方
1998 年世界杯,我已经工作好些年了,在 知乎专栏 的一篇大数据文章里面记下了我印象很深的一场比赛。
跟着数据跑,有这么大的错误么? 不至于吧?! 数据在哪里,公司的生意就在哪里,这有错么?
这当然是有价值的,我在第 0 条就说了大数据的 250万字的好处。 你看小朋友们踢足球, 球在哪里,他们就聚集在哪里。 这至少给大家一种参与感。 那么职业的选手怎么踢球呢?
我们看看 98 年世界杯 荷兰 vs. 阿根廷的比赛:
荷兰队球员弗兰克·德波尔开了一脚长传,他传球计划的落点上,没有自己的队友,也没有防守队员,那是一个没有数据的地方。 但是,当球落下的时候,自己的队友就到了。
他的队友博格坎普正跑向那个没有数据的地方(红衣服的那位):
现在人跑到了,球也到了,博格坎普一停,一晃,挑射。
守门员的手臂还在使劲伸展,三个刚刚到场的后卫在看着皮球入网,博格坎普的身影划出一阵红色的弧线,他开始庆祝了。
没有数据的地方,没有球的地方,往往是有机会的地方。
A good hockey player plays where the puck is. A great hockey player plays where the puck is going to be. ---- Wayne Gretzky (美国冰球名将)
没想到已经是顶峰
2002 年,我在电视上看了中国队的世界杯预赛,我记得当时是回国探亲,在两个亲戚家看了两场预选赛的比赛,男足都赢了。 当时很多人对国足都非常了解,一边看球一边给教练支招,也不管教练(米卢)是不是听得到。 客观地说,中国队在预赛中踢得还是挺不错的,后面世界杯的比赛也尽力了。 日本队 1998 年第一次进世界杯,也是三战全负。我在看中国队比赛的时候想,以后国足会越来越好,没想到以后要等很久,很久。
后来我和家乡的朋友聊天,他们在那年世界杯的时候,在某个地下娱乐活动中,都非常热情地买国足赢,当然,他们还没听到 “足球反买,别墅靠海” 的秘诀,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商品房… …
预测
刚才看到莱万多夫斯基在和沙特队的比赛进球了,这是他在世界杯的第一个进球,他也到了职业生涯的暮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般的球迷觉得这些球星都已经功成名就了, 但是他们自己还有种种愿望要实现,我佩服他的这种执着和顽强。 他射门之前,看了对方守门员两次,然后冷静地推射球门右侧,感谢高质量的视频和给力的网络,我看到了很多细节,这和上面提到的博格坎普的惊鸿一瞥的视频,相差太大了。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对于一个球员来说,间隔太久。对于球星来说,承担了太多的期望。 如果你上了世界杯的赛场,会脚打哆嗦么?
要预测今年谁夺冠,真不好说,毕竟冠军奖杯🏆 只有一个。 在一个短期的杯赛中,球队的状态像一瓶水,球员的身体能力也是一瓶水,要好好地 “饮用”。 教练要好好地规划这些“水源”。 我在网络上看了几场比赛,我觉得英格兰不错,巴西也厉害… … 但是,所有的球队和球员,来到了世界杯,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初出茅庐也好,烈士暮年也好,他们在球场上的拼搏带给观众真心的欢乐。 他们都是英雄,都是成功者。
怎么看足球和软件的相似性
征文中问:踢球和软件团队开发软件有什么异同?
我认为相同点还是挺多的, 非常业余的球队和非常业余的软件开发,都是很相似, 他们都采取了 一窝蜂
模式,哪里有球⚽️ 大家就往哪里跑,哪里有 bug 大家都去解决,团队配合主要靠吼 (😂😂)。 高级一点的球队和软件团队就会讲角色、配合、流程、复盘 … 等等。
很多外行觉得软件工程师不就是在办公室里看看网页,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为何要熬夜加班,非常不理解,每天早八晚五不能做好事情么? 对于踢球一样,外行会问,文雅地站着踢球,优雅地慢跑,射门,别搞得人仰马翻,不行么?
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 但是,踢球和软件开发,都有最关键的 “射门”, “发布上线” 的时刻,这时候,为了达到目标,冲撞,鱼跃冲顶,倒挂金钩,等等招数都要使出来,冲击之后,就会倒地、抱着膝盖痛苦不堪地翻滚,等着哨声一响,又要爬起来继续比赛。
软件工程师还好,就是要时不时熬夜上线,这是前几天 (2022/11/26 1AM)我们的工程师在长沙深夜做云迁移时候的情况,为了让网站顺利迁移并把对用户的影响减到最小,工程师们在准备 3AM 的上线。
这里似乎没有体力上的冲撞、翻滚,但同样存在脑力上的 “冲刺” 。 第二天用户看到 www.csdn.net 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是多了几个小改进,速度似乎快了一些 … 那些工程师呢?短暂的休息之后(可能大脑的部分皮层还在痛苦不堪地翻滚),又会出现在办公室,看看网页,动动鼠标,敲敲键盘…
足球团队和软件团队,都会成为一个体制的一部分,例如国家的足球队会属于一个 “足协”, 它可能有 16 个部门,加上秘书处,还有 3 个公司,每个部门都要有正的、副的领导、成员… 但是国家队足球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呢? 找出 20 多个人,上场 11 个,把球踢进对方球门并守住自己球门。
在这个体系中,谁服务谁?很清楚吧? 但是很多情况下不是这样,我们听说某国家队教练要去看对手的比赛,但是足协的领导不批机票,所以国家队的教练就不能去了解对手。
我们知道美国的Twitter 公司,一度有 7500 人,我估计也是各种部门,各种正副领导,各种支持部门,这个软件的核心是什么呢? 搞一个网站和一个App,让用户们能互相看到彼此发的信息。
这核心任务,需要多少软件工程师呢? 75,150,300,还是其他数目?能精简么?这个公司中,当然大家都有本事,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但是,内部是谁服务谁呢?是让工程师写好的程序,然后让用户满意!你的软件公司有这样的 “工程师第一,用户第一” 的文化么?
我们的软件项目,一个星期就可以发布一次,半年就可以开始一个新项目。 但是我们有哪些软件项目是可以达到 “国内顶级”, “世界杯” 的水平呢? 我们开源的项目,我们的开源代码、软件,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访问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登上了世界舞台,那么,有了这个独特的机会,软件工程们,怎么能在这个世界舞台上踢出好成绩呢?
转载:https://blog.csdn.net/SoftwareTeacher/article/details/12805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