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与UDP区别
- 区别一、是否基于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即TCP面向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 区别二、可靠性 和 有序性 区别
TCP 提供交付保证(Tcp通过校验和,重传控制,序号标识,滑动窗口、确认应答实现可靠传输),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也保证了消息的有序性。该消息将以从服务器端发出的同样的顺序发送到客户端,尽管这些消息到网络的另一端时可能是无序的。TCP协议将会为你排好序。
UDP不提供任何有序性或序列性的保证。UDP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包将以任何可能的顺序到达。
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 - 区别三、实时性
UDP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工作效率比TCP高,适用于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的通信或广播通信。 - 区别四、协议首部大小
TCP首部开销20字节; 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 。 - 区别五、运行速度
TCP速度比较慢,而UDP速度比较快,因为TCP必须创建连接,以保证消息的可靠交付和有序性,毕竟TCP协议比UDP复杂。 - 区别六、拥塞机制
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 区别七、流模式(TCP)与数据报模式(UDP);
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
UDP是面向报文的 。 - 区别八、资源占用
TCP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多,UDP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少。
TCP被认为是重量级的协议,而与之相比,UDP协议则是一个轻量级的协议。因为UDP传输的信息中不承担任何间接创造连接,保证交货或秩序的的信息。这也反映在用于承载元数据的头的大小。 - 区别九、应用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基于UDP不需要建立连接,所以且适合多播的环境,UDP是大量使用在游戏和娱乐场所。
TCP与UDP应用场景
TCP应用场景:
效率要求相对低,但对准确性要求相对高的场景。因为传输中需要对数据确认、重发、排序等操作,相比之下效率没有UDP高。举几个例子:文件传输(准确高要求高、但是速度可以相对慢)、接受邮件、远程登录。
UDP应用场景:
效率要求相对高,对准确性要求相对低的场景。举几个例子:QQ聊天、在线视频、网络语音电话(即时通讯,速度要求高,但是出现偶尔断续不是太大问题,并且此处完全不可以使用重发机制)、广播通信(广播、多播)。
杂记
- UDP/TCP检验和是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都校验(而IP层只检验数据报首部)
- UDP对应用层传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直接加8个字节的头部就直接转发给IP层(而TCP就不一样)
- MSS是TCP数据字段的报文长度:数据字段最大长度(TCP也是首部固定部分是20个字节,最长是60个字节)
- TCP拥塞控制过程:(通过控制发送窗口的大小)
慢开始:每次二倍增长,直到慢开始的门限值
拥塞避免:每次增加一个字节,直到发生超时重传
快重传:当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确认
快恢复:窗口和门限值都变为一半,然后开始拥塞避免,重复… - Linux的tcp抓包命令tcpdump
- IP数据报整个最大是1500个字节(IP自己的首部固定部分是20个字节,最长是60个字节)
内核常见文件
网络信息传输过程
发送端
应用层
socket
Linux系统中,socket 属于文件系统的一部分,网络通信可以被看作是对文件的读取,使得我们对网络的控制和对文件的控制一样方便。
UDP的socket处理过程:
TCP的socket处理过程:
应用层处理流程
- 网络应用调用Socket API socket (int family, int type, int protocol) 创建一个 socket,该调用最终会调用 Linux system call socket() ,并最终调用 Linux Kernel 的 sock_create() 方法。
- 该方法返回被创建好了的那个 socket 的 file descriptor。
- 对于每一个 userspace 网络应用创建的 socket,在内核中都有一个对应的 struct socket和 struct sock。其中,struct sock 有三个队列(queue),分别是 rx (接受), tx(发送) 和 err(错误),在 sock 结构被初始化的时候,这些缓冲队列也被初始化完成;在收据收发过程中,每个 queue 中保存要发送或者接受的每个 packet对应的 Linux 网络栈 sk_buffer 数据结构的实例 skb。(sk_buff(socket buffer)结构是linux网络代码中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管理和控制接收或发送数据包的信息。)
- 对于 TCP socket 来说,应用调用 connect()API ,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该 socket 建立一个虚拟连接。在此过程中,TCP 协议栈通过三次握手会建立 TCP 连接。默认地,该 API 会等到 TCP 握手完成连接建立后才返回。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确定双方使用的 Maxium Segemet Size (MSS)。
- 因为 UDP 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因此它是不需要该步骤的。
- 应用调用 Linux Socket 的 send 或者 write API 来发出一个 message 给接收端
sock_sendmsg 被调用,它使用 socket descriptor 获取 sock struct,创建 message header 和 socket control message - _sock_sendmsg 被调用,根据 socket 的协议类型,调用相应协议的发送函数。
对于 TCP ,调用 tcp_sendmsg() 函数。
对于 UDP 来说,userspace 应用可以调用 send()/sendto()/sendmsg() 三个 system call 中的任意一个来发送 UDP message,它们最终都会调用内核中的 udp_sendmsg() 函数。
传输层
传输层的最终目的是向它的用户提供高效的、可靠的和成本有效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 :
(1)构造 TCP segment
(2)计算 checksum
(3)发送回复(ACK)包
(4)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n)等保证可靠性的操作。
TCP 协议栈的大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TCP 栈简要过程:
- tcp_sendmsg 函数会首先检查已经建立的 TCP connection 的状态,然后获取该连接的 MSS,开始 segement 发送流程。
- 构造 TCP 段的 playload:它在内核空间中创建该 packet 的 sk_buffer 数据结构的实例 skb,从 userspace buffer 中拷贝 packet 的数据到 skb 的 buffer。
- 构造 TCP header。
- 计算 TCP 校验和(checksum)和 顺序号 (sequence number)。
- TCP 校验和是一个端到端的校验和,由发送端计算,然后由接收端验证。其目的是为了发现TCP首部和数据在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发生的任何改动。如果接收方检测到校验和有差错,则TCP段会被直接丢弃。TCP校验和覆盖 TCP 首部和 TCP 数据。
- 发到 IP 层处理:调用 IP handler 句柄 ip_queue_xmit,将 skb 传入 IP 处理流程。
UDP 栈简要过程:
- UDP 将 message 封装成 UDP 数据报
- 调用 ip_append_data() 方法将 packet 送到 IP 层进行处理。
IP 网络层 - 添加header 和 checksum,路由处理,IP fragmentation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其主要任务包括
(1)路由处理,即选择下一跳
(2)添加 IP header
(3)计算 IP header checksum,用于检测 IP 报文头部在传播过程中是否出错
(4)可能的话,进行 IP 分片
(5)处理完毕,获取下一跳的 MAC 地址,设置链路层报文头,然后转入链路层处理。
接收端
传输层 (TCP/UDP)
- 传输层 TCP 处理入口在 tcp_v4_rcv 函数(位于 linux/net/ipv4/tcp ipv4.c 文件中),它会做 TCP header 检查等处理。
- 调用 _tcp_v4_lookup,查找该 package 的 open socket。如果找不到,该 package 会被丢弃。
- 接下来检查 socket 和 connection 的状态。
- 如果socket 和 connection 一切正常,调用 tcp_prequeue 使 package 从内核进入 user space,放进 socket 的 receive queue。然后 socket 会被唤醒,调用 system call,并最终调用 tcp_recvmsg 函数去从 socket recieve queue 中获取 segment。
接收端 - 应用层
- 每当用户应用调用 read 或者 recvfrom 时,该调用会被映射为/net/socket.c 中的 sys_recv 系统调用,并被转化为 sys_recvfrom 调用,然后调用 sock_recgmsg 函数。
- 对于 INET 类型的 socket,/net/ipv4/af inet.c 中的 inet_recvmsg 方法会被调用,它会调用相关协议的数据接收方法。
- 对 TCP 来说,调用 tcp_recvmsg。该函数从 socket buffer 中拷贝数据到 user buffer。
- 对 UDP 来说,从 user space 中可以调用三个 system call recv()/recvfrom()/recvmsg() 中的任意一个来接收 UDP package,这些系统调用最终都会调用内核中的 udp_recvmsg 方法。
sk_buff 是什么
当网络包被内核处理时,底层协议的数据被传送更高层,当数据传送时过程反过来。由不同协议产生的数据(包括头和负载)不断往下层传递直到它们最终被发送。因为这些操作的速度对于网络层的表现至关重要,内核使用一个特定的结构叫 sk_buff, 其定义文件在 skbuffer.h。Socket buffer被用来在网络实现层交换数据而不用拷贝来获取数据包 –这显著获得速度收益。
sk_buff 是 Linux 网络的一个核心数据结构,其定义文件在 skbuffer.h。
socket kernel buffer (skb) 是 Linux 内核网络栈(L2 到 L4)处理网络包(packets)所使用的 buffer,它的类型是 sk_buffer。简单来说,一个 skb 表示 Linux 网络栈中的一个 packet;TCP 分段和 IP 分组生产的多个 skb 被一个 skb list 形式来保存。
struct sock 有三个 skb 队列(sk_buffer queue),分别是 rx , tx 和 err。
struct sk_buff {
/* These two members must be first. */ # packet 可以存在于 list 或者 queue 中,这两个成员用于链表处理
struct sk_buff *next;
struct sk_buff *prev;
struct sk_buff_head *list; #该 packet 所在的 list
...
struct sock *sk; #跟该 skb 相关联的 socket
struct timeval stamp; # packet 发送或者接收的时间,主要用于 packet sniffers
struct net_device *dev; #这三个成员跟踪该 packet 相关的 devices,比如接收它的设备等
struct net_device *input_dev;
struct net_device *real_dev;
union {
#指向各协议层 header 结构
struct tcphdr *th;
struct udphdr *uh;
struct icmphdr *icmph;
struct igmphdr *igmph;
struct iphdr *ipiph;
struct ipv6hdr *ipv6h;
unsigned char *raw;
} h;
union {
struct iphdr *iph;
struct ipv6hdr *ipv6h;
struct arphdr *arph;
unsigned char *raw;
} nh;
union {
unsigned char *raw;
} mac;
struct dst_entry *dst; #指向该 packet 的路由目的结构,告诉我们它会被如何路由到目的地
char cb[40]; # SKB control block,用于各协议层保存私有信息,比如 TCP 的顺序号和帧的重发状态
unsigned int len, #packet 的长度
data_len,
mac_len, # MAC header 长度
csum; # packet 的 checksum,用于计算保存在 protocol header 中的校验和。发送时,当 checksum offloading 时,不设置;接收时,可以由device计算
unsigned char local_df, #用于 IPV4 在已经做了分片的情况下的再分片,比如 IPSEC 情况下。
cloned:1, #在 skb 被 cloned 时设置,此时,skb 各成员是自己的,但是数据是shared的
nohdr:1, #用于支持 TSO
pkt_type, #packet 类型
ip_summed; # 网卡能支持的校验和计算的类型,NONE 表示不支持,HW 表示支持,
__u32 priority; #用于 QoS
unsigned short protocol, # 接收 packet 的协议
security;
转载: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251999/article/details/11711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