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凌晨4点多,闺女饿醒了,喂完牛奶后她继续睡了,可我就一直辗转反侧,再没入睡了,更糟糕的是因为凌晨4点半这个时间点,让我想到高中课本上川端康成的一篇文章开头“凌晨4点半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都怪我这该死的文学素养),然后我就想为何对这些如此记忆深刻,原来根源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遇到了不错的语文老师,不断激发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这一想可还得了,直接就回忆起00年到10年这10年间的求学岁月:小学五六年级(再小没多少印象了)、初中、高中、大学(大一大二,之后的事在另外一篇十年青春里了),就更睡不着了。
所以7点不到,就准备来公司把这求学十年写下来,省的以后老回想。本文都是年少时的往事,很多事情的记忆都非常深刻:
- 比如在上大学成为IT青年之前,高中是骚气十足的文学青年,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喜欢苏轼、鲁迅,以及伟人、曹操的诗词,还曾写过几首无法称之为诗词的诗词;
- 再比如有一年大学毕业之前的一次同学聚会,有一长辈问我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我十分清楚的记得,我当时说的是:希望中国软件产业因为我而快发展20年!恩,几多轻狂;
- 再比如自己20岁生日时,在一本书上写上四句话:年少轻狂立大志 誓济苍生死不休 纵而万般苦与痛 亦教奋斗终无悔;
谁没年少过?谁没轻狂过?但以此文激励自己、激励有类似经历或志向的朋友、创业者不断前进,以及我的女儿(相信她前20年比他爸幸福太多了)。至于戏言之处,切勿过于当真。
第一阶段 文学启蒙 伴我成长
2000年 转到二队子校读小学五年级
我出生在湖南娄底,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湘军故里(曾国藩故居在娄底双峰,我在娄底涟源),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在当地的先志小学,后来不知是因为啥原因(可能是当时和一名叫梁建胜的同学在上课前打了一架,不太记得请是因为啥原因打架了),小学五年级就转到了二队子校。
当时的小学同学目前还在联系的有谭*君(现在北京,经常周末还一块聚),其次陶青鑫(联系的少了),还有聂星星(早联系不上了),之所以对这三人印象深刻,是因为我们当时经常在体育老师的领导下训练,比如50米跑、400米跑、跳远等等。
对了,还有一位叫黄晶晶,经常放学一块走回家,当然 也早联系不上了。可能再过五到十年,能再联系上。
2001年 小学六年级 喜欢语文和数学
当时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都特别亲切,自己也很喜欢,经常下课后问数学老师各种问题,有一次我数学得了高分,迫不及待的和上面的谭同学分享喜悦。
年少无忧、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很快,就到中学了。
第二阶段 初中三年 痴迷文学
2002年 到六亩塘中学读初一
六亩塘中学现在改名为涟源市第八中了。这初中三年对我影响很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许老师更加亲切,让我当了语文课代表、学习委员(印象中最好一次成绩是全校第二,是否准确也不太记得请了),印象中还当过一期的副班长(不太记得清了),也是因为她,激发了我对文学最初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每年暑假,我就跑到当地的文艺路掏书,主要是中外文学名著。
一开始的班长是蒋向阳,后来是转班来的谭志*(即我那篇SVM三层境界笔记中的白石,下文如果再提到时皆用白石),后来2017年,白石结婚时,我特地组织了三辆车去接许老师,也是毕业多年后为数不多的再见面。
2003年 读过几十本中外名著
上面有说,暑假经常去买书。初中的暑假可是有一两个月的,没放暑假的时候盼着放暑假,可当暑假一放放一两个月的时候,经常到最后就特别无聊。无聊怎么办呢,读书,读文学书。当时比较着迷的有
- 小说类,鲁迅的呐喊不用说了,还有福尔摩斯探案集、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等;
- 诗词,特别是苏轼诗词,比如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念两句的:“念如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外,《唐宋八大家文集》也买了好几本。
2004年 初三结束 选了二中
这一年有几件趣事(其实有些事我也不太记得请是04年发生的,还是03年发生的,不过具体哪年相比事情本身而言不太重要就不管了)
- 当时我还有一些同学又被体育老师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体操比赛,一身白衣、白手套,自我感觉很帅,女同学穿上也很亮眼,大家也都很努力,因为不想丢学校的脸,想为校争光;
- 当年特别容易被安静的女生吸引(你懂的),当然了,学习上还是不丝毫松懈,即便偶尔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也会用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愈挫愈奋”而勉励自己;
- 当时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每次用家乡涟源话叫到我名字的时候“jiu lai”,然后和七月的英文“July”发音特别接近,而当时有一英语特别好的同学VGS后来索性叫我“July”了。恩,July这个昵称从初中就有了,早已习惯;
整个初中,除了语文,其他科成绩也还可以,还拿过市里的生物竞赛二等奖,当然 到了初三面临升学压力的时候,大家都很努力,很多优秀的同学就冒出来了,最后全校各个班比较优秀的都转到了我们57班,印象中有VGS、李志、段艳宾等等(不太记得清了,好像有的本身就是我班的)
最后初三马上结束,面临选择高中的时候到了。当时 市里传统意义上最好的高中是涟源一中,但当年另外一个中学二中为了争夺白石等一批优秀的同学(我也算侥幸在内),挖来了一批在整个娄底也小有名气的名师来六亩塘中学宣讲。一个初中生懂啥,尽管自己超过一中分数线不少,但还是被名师的光环给吸引或忽悠住了,而选了二中。
选择二中,影响了我之后至少五年。
第三阶段 高中三年 跌宕起伏
2005年 高一初具锋芒
在初中的时候,差不多养成了一种骄傲、自信的性格,所以在高一的时候,平均成绩是全校前十几名。
但依然逃不过该死的文学熏陶,而且比初中更加夸张了,特别是语文老师也讲得很好,我也经常在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诵古文、古诗词,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曹操的短歌行、伟人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屡试不爽,作文也经常被当做范本在全班朗读。没啥意外,又当了老掉牙的语文课代表..
2006年 高二下学期成绩就开始下滑了
至于下滑原因,恩 ,一般一个事情发生大变都是各种原因的,比如你能想到的各种原因,所以具体啥原因就不细说了,总之到了高二下学期排名基本到了二三十,再之后到了三四十,结果最后高考到了全校..
2007年 高三分班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系列令我倍感屈辱的事情,好像是高三一开学,学校组织了一次分班考试,我被分到了B班,分到B班也就算了,还需要把桌子从一栋楼的一层搬到另一栋楼的二层,而老师更是缺心眼,不选择中午搬或放学后搬,而是直接上课过程中搬,还没搬到一半,就一节课下课了,然后B班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搬桌子的过程被全校围观。这组织得有多弱智,才能如此不考虑B班学生感受。
分班之后,加上马上临近高考,那种压力确实大,相信有些同学感受过,特别是自己还在落后的情况下,好在当时的新班主任肖老师比较宽容,而我真是压力大,我经常自己把自己的课桌搬来搬去,总觉得无论坐在哪都不习惯、都不适应,从而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复习。
好的学校之所以称为好的学校,那是方方面面综合而来的,比如好的老师、好的体制、好的氛围、好的同学。这个感受不是我对比两个中学来的(因为一中我也没去读过,初中三年都在二中),而是在对比分班之后。
比如有一次不小心在课上打囤,一生物老师直接就狠狠砸过来一个粉笔头,然后嘴里一阵数落,你还没法说啥,因为你知道老师为你着急,而且你自己也还小,面对成人 也不好反抗,更何况自己也要面子,但类似行为当时还是让我醉了,自己不争气从优等生变成差等生,然后还被奚落,虽然有时你知道老师是希望你尽快提起来。当然,真正懂帮学生的老师不多。
所以,后来我创业做成人AI技能教育时,即便面对一些暂时跟不上课的同学,我都会不断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是否可以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循序渐进、更加令人接受,而非去责怪学员怎么理解力那么差。
07高考后,真真体会到了人生茫茫,当时反复听得最多的两首歌就是:
- 张国荣的《倩女幽魂》,本来吧,高一高二听得最多的是周杰伦的歌,七里香之类的,可07年的遭遇瞬间就无比认同:人生啊 茫茫啊的痛苦,没有方向 不知所措;
- 孙川的《天地武魂》,里面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有道是满腔的血,(他)酬知己,(那个)千杯的酒,(他)向天祭;人间是是非非,善善恶恶终有报;沉沉浮浮,悲悲欢欢无穷期。惟有忠肝和义胆,惟留忠肝和义胆,(他)感天动地。”
高考完后,同学白石考的不错(娄底市理科状元),在家摆酒席请客,于是一大帮同学去了同学老家(号称白石山,具体是否真叫这个名字也不重要了),当天中午酒足饭饱之后,沿着山间的一条小渠一直走到一个水库,结果往回走时,顿时倾盆大雨,淋了个痛快。而后当天晚上,十几个人聚在一起,特别是我和白石朝山下大喊:天啊、地啊,心中痛快,因此释怀了一大半。
后来我还专门模仿伟人的一首词写了一段
沁园春、白石
独立高山 登临送目 飞瀑直下
看白石山上 苍翠欲滴
击水三千 白浪滔天
莺歌燕舞 马啼声碎 万般景致竟烂漫
莽重山,直对天怒吼 横渡长江携来好友曾游 忆往昔求学岁月稠
正年少轻狂 意气风发
至真性情 拿云心事
指点江山 炽烈豪情 一片青春谁与共
曾记否 畅快淋大雨衣襟湿透
之后就去江西南昌东华理工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差点去读国际贸易了,因为第一专业是国际贸易,第二专业才是计算机)。
第四阶段 大学生涯 “王者归来”
以下引用的内容皆来自2011年写的总结
2008年 东华理工 别来无恙
我曾经久久的想过一个问题,将来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为别人创造怎样的价值,做什么能让我最具满足感,或踏实感。刚到东华理工的时候,我没有过多去想这个问题,只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别人可以随意,可以不努力,而我不行。尽管刚开始的有段时间,我很讨厌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但后来,我也就习惯了。我明白了人各有志的道理。
所以,从一开始我都是专心听课,专心学习,不为了什么,内心总有一种驱动力,促使我不断向前。我当时上课听得最认真的是高数课,因为高数老师年轻漂亮,课也讲得清楚明白,讲得很好。所以,我一般总是坐在前几排,不管周围的同学怎么吵,或者讲话什么之类的。那个时候,便有了学会忽视某些人或某些事的念头(后来也就明白了,大家都是人,不论他喜欢的是黑猫,白猫,大家都有各自的观念,经历和想法,无论怎样,都应当彼此尊重。所谓人所不欲,勿强加于人)。
当时记得我经常在寝室看书,然后室友联机DOTA,这么一弄,搞的所有人都略尴尬,所以最后我就不在寝室看书了,改去教室看书。
2009年 重拾信心
在经历了许久的迷茫与不知干什么的困惑之后,在09年11月,我接触了一种叫C++的东西(直到后来,一直对它情有独钟。但我承认,直到现在,我所懂的,都只是皮毛都算不上而已),当时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所以那段时间在和一个同学一起在图书馆复习C++这门课。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把书上的每一个例题,每一句话都差不多清清楚楚的看完、弄懂,而我发现我的同学好像看不太懂这个C++,于是,我经常跟他讲解,好让他明白。
也就在那个时候,接触了编程。并觉得自己在应付考试之余,感觉还能再多学点东西之类的,所以,那个时候起,我开始看书自学编程了。
也就是这段时期,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当时还在q空间里特别记录了下。
而且还在当年12.17日在日志里写道:“所以,当我自觉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我好像要回来了,好像要找回自己的世界了。才会如此兴奋,在一个无边的狂野上来回的奔跑,自由而享受。”
另外,有个事值得一提的是,我当时学校的老师,特别是数据结构的老师很优秀,不过最终整体所学还是自己找资料、找书籍学(当时在线教育不像如今这么发达),这个问题可能是大部分学校的问题。
2010年 开始写博客
读了不少书,以下是当时比较痴迷的10本,特别是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简直就是翻来覆去的反复读,跟后来12年开始学机器学习时,反复读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一样。
随后,发生了一件可以说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事,那就是在CSDN上开始写数据结构、算法及至后面机器学习的科普技术文章。
我一直想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探讨。曾经在学校和几个优秀的朋友组织个了C++开发团队,但后来,不了了之,我们什么都没做(后来,自己又组织了一个C/C++兴趣小组,由我个人专门给一些低年级的同学讲有关编程的课)。直到2010年10月份的时候,我偶遇了一个叫做CSDN的论坛,在那上面我发现了很多看起来很专业的人士,刚开始我不敢发帖,或者说话之类的,后来,当渐渐胆子大了之后,我便开始无所畏惧,为所欲为了。一开始我现在论坛上整理面试题的资料,而后跟许许多多的朋友一起做那些面试题,然后再把答案整理成可供下载的文档传到了网上供更多的人下载(包括后来上传的那个十三个经典算法研究的PDF文档,我的资料,现在一般都是千人以上的下载量,:D)。
再到后来,我发现这些面试题大多都跟一个东西有关--数据结构与算法,于是当时我的兴趣便开始由具体的C++语言转向了数据结构与算法。当时认为,纠结那些语法细节,不如好好弄懂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类的功力(当然,现在已不这么认为了)。
这一年,各方面状态都不错了,而且经常去周边游玩。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而短暂的生命总将迫使着人们不得不去利用这丁点的时光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上帝也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直到现在,我还是经常问自己,我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我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我的存在能为他人带来多大的意义与帮助?或许,这个问题,我会思考很久很久,可能是一生。
再之后,再之后的事都在这篇文章《我的十年青春:写博10年1700万PV、创业5年30万学员》里了。
后记
往事随风,一切都已过去。
求学的三个阶段里,自己曾这么写道:“初中骄傲,高中迷失,大学发力(身边人越放松,我则越努力)”,如今写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的教育、好的老师、好的学校对人太重要了,一定程度的塑造了学生的性格、品格,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不管是民办院校还是社会机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与更多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教育工作者共办更好的教育。比如我希望40岁之前,办一所线下的民办学校,与作为在线教育机构的七月在线区别开。
July、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转载: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1156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