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程的许多环境下,都需要算法的存在,算法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特此对所学过的算法进行总结。
对于算法有一些术语:
- 稳定性:如果c原本在d前面,而c=d,排序之后c仍然在d的前面;
- 不稳定性:如果c原本在d的前面,而c=d,排序之后c可能会出现在d的后面;
- 内排序:待排序列操作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
- 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 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 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以下为常见算法的总结
n: 代表的是数据规模
k: “桶”的个数
In-place: 占用的是常数内存,不占用额外内存
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算法的分类:
比较和非比较的区别:
比较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在排序的最终结果里,元素之间的顺序依赖于它们之间的比较。每个数都必须和其他数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在归并排序、快速排序之类的排序中,问题规模通过分治法消减为logN次,所以时间复杂度平均O(nlogn)。比较排序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数据,也不在乎数据的分布,都能进行排序。
非比较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非比较排序是通过确定每个元素之前,应该有多少个元素来排序。针对数组arr,计算arr[i]之前有多少个元素,则唯一确定了arr[i]在排序后数组中的位置。非比较排序只要确定每个元素之前的已有的元素个数即可,所有一次遍历即可解决。算法时间复杂度O(n)。非比较排序时间复杂度底,但由于非比较排序需要占用空间来确定唯一位置。所以对数据规模和数据分布有一定的要求。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算法描述: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操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剩下最后一个;
-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3, 44, 38, 5, 47, 15, 36, 26, 27, 2, 46, 4, 19, 50, 48};
bubble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 1) {
return;
}
int length = array.length;
// 外层循环控制比较轮数i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 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比较次数,每进行一轮排序都会找出一个较大值
// (array.length - 1)防止索引越界,(array.length - 1 - i)减少比较次数
for (int j = 0; j < length - 1 - i; j++) {
//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就进行交换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 1];
array[j + 1] = array[j];
array[j] = temp;
}
}
}
}
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表现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一,因为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O(n2)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
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排序完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3, 44, 38, 5, 47, 15, 36, 26, 27, 2, 46, 4, 19, 50, 48};
selection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 1) {
return;
}
int length = array.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1; i++) {
// 保存最小数的索引
int 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length; j++) {
// 找到最小的数
if (array[j] < array[index]) {
index= j;
}
}
// 交换元素位置
if (i != index) {
swap(array, index, i);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ay, int a, int b) {
int temp = array[a];
array[a] = array[b];
array[b] = temp;
}
}
3、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的算法工作原理: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3, 44, 38, 5, 47, 15, 36, 26, 27, 2, 46, 4, 19, 50, 48};
insertion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 1) {
return;
}
int length = array.length;
// 要插入的数
int insertNum;
for (int i = 1; i < length; i++) {
insertNum = array[i];
// 已经排序好的元素个数
int j = i - 1;
while (j >= 0 && array[j] > insertNum) {
// 从后到前循环,将大于insertNum的数向后移动一格
array[j + 1] = array[j];
j--;
}
// 将需要插入的数放在要插入的位置
array[j + 1] = insertNum;
}
}
4、 希尔排序(Shell Sort)
5、 归并排序(Merge Sort)
6、 快速排序(Quick Sort)
7、 堆排序(Heap Sort)
8、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9、 桶排序(Bucket Sort)
10、基数排序(Radix Sort)
转载:https://blog.csdn.net/qq_40742949/article/details/11502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