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企业数智化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海比研究院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应用软件产品云服务分会、中国软件网共同发布了《央企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难点与路径研究报告》。
该报告由海比研究院成立“CIO焦点研究小组”,对央企CIO、数据库厂商资深专家、第三方数据库专家等有深入实践与见解的业内代表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了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供央企CIO和领导、IT厂商及相关人士参考。
报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央企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可行性。首先指出“央企为何要进行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风险有可能造成业务无法正常运转以及运营成本大幅提升,甚至上升到影响国家层面的数据安全;其次分析了“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和行业替代的难易程度”,并对一些行业进行难易程度的比对;第三部分提出“国产化替代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思路”,我们着重从技术、管理、业务和投资的角度抓取出CIO们遇到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第四部分是用图表的形式来指出“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路径”和可以参考的实施手段;最后,对“央企CIO和国产数据库厂商”提出了工作建议。
报告从宏观到微观,从现状到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协助CIO们从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顶层设计思路到具体的实施细节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解读。
本文是报告的精简版。
01
国产化替代的认知误区
焦点研究小组认为,央企分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领导,甚至是总经理、董事长等一把手领导要认识到,Oracle数据库的国产化替代不是国内数据库厂商为谋求自己商业利益而故意炒作的,也不是CIO等央企信息化、数字化负责人为谋求自己的“政绩”而特意谋划的项目。它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与独特价值。
首先,如果不替换,可能会面临Oracle数据库被禁止使用,从而导致企业的ERP、财务等基于Oracle数据库的业务运营和管理系统无法使用,最终使企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风险。
这是因为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成为IT领域的新常态。美国政府有可能会以国家安全等为由禁止央企或其他中国企业使用美国厂商研发的数据库产品和技术。Oracle数据库在央企应用甚广,并且都是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系统,是属于“卡脖子”核心产品和技术。如果被禁止应用,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替代方案,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与损失。
其次,如果不替换,可能会面临Oracle数据库许可费用大幅增加。
目前,Oracle数据库在很多央企的许可证费用并不高。其原因是目前Oracle数据库的应用水平比较低,往往只是简单的数据存储。同时,Oracle数据库许可费用也不单独支付,而是和ERP等应用系统的费用打包在一起,直接向应用系统提供商支付相关费用。
这两年数字化应用正快速深入,很多央企已经或即将对Oracle数据库有数据仓库、BI等更深层次的应用。这可能会带来Oracle数据库许可费用的大幅增加。
再次,如果不替换,可能会面临Oracle数据库无法支撑一些特定场景应用。
由于Oracle数据库诞生于三四十年前,其技术架构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采用集中式架构无法线性扩展,稳定性、性能强依赖硬件。对于那些越来越多的并发量大、峰值高等带有互联网场景的数字化应用系统,Oracle数据库将无法支撑。
最后,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替换,也可能会对国家信息安全带来危害,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行。
综上分析,焦点研究小组认为,央企进行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是一个必然要做的事情,也是央企CIO们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央企CIO们应该尽可能为此早做好相关准备。
02
国产化替代存在四大难点
在报告中,焦点研究小组认为,央企CIO们在实施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过程可能会遇到以下四方面的难题。对于每个难题,焦点研究小组也在报告中提出了相应解决思路和具体建议。
1.技术角度:替换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时效性与风险并存。
2.管理角度:CIO本身的话语权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影响力。
3.业务角度:繁杂的业务体系和形态是替换中明显的阻碍。
4.投资角度:难以达到成本控制和战略投入的平衡。
例如,CIO们认为替代的风险是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替代过程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事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巨大的利润损失。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是能源、化工、核电等企业,数据传输中任何层面的丢失都可能引起重大事故,要背负很大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为什么稳定性和安全性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Oracle数据库替代的一个重要难题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使用的应用系统都是SAP、Oracle等公司的ERP、CRM、HR、财务等大型的应用软件,而且和Oracle数据库深度捆绑。一旦替换,数据库作为IT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底层硬件和上层业务应用的关键,替换之后的国产数据库是否能够和应用系统实现自下而上的兼容性,也是关键所在。一旦替换,对于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能会带来一些难题。
焦点研究小组在报告提出了多种解决难题的思路和方法。其中一个可以考虑的解决方案是,假如业务系统用国产的ERP、CRM或者HCM来替代,那么数据库替代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焦点研究小组发现,现在国内数据库厂商和国产应用软件的生态圈还未完全建立,大多是零散的合作。相对于国外应用软件、数据库厂商和实施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密切,这方面国产数据库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影响国产化替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03
国产化替代路径已比较清晰
央企在Oracle数据库的国产化替代时,会涉及到两个路径选择。第一,先从哪个应用系统进行替代?第二,在实施某个具体的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项目时,其具体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路径选择,一般而言,是先从非核心业务等边缘性应用系统开始进行替代,逐步过渡到核心业务的替代。焦点研究小组建议,央企CIO可以根据上述的技术、管理、业务和投资等四个方面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技术的成熟度、管理的决策权、业务的复杂度、投资的接受度等进行分析,给出具体从哪个应用系统开始进行国产化替代。
对于第二个路径选择,焦点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实施。一般要包括迁移评估、迁移改造、数据迁移及服务交割四大阶段。
图 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实施流程框架
资料来源:海比研究院分析整理 2021.1
总体而言,报告认为,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实现的。这中间每个用户都会经历无数次的理论论证,和平台并行运转的切换与演练,最终完成数据库整体或者部分迁移。从时间周期来看,这需要花费至少一到两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
报告建议,央企的分管领导和CIO不要因为有风险怕承担责任而不作为,应该未雨绸缪,随时做好Oracle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评估和应急预案,并随着业务的演进而反复论证和调整,做好全方位替代的准备。
附:“CIO焦点研究系列报告”介绍
《CIO焦点研究系列报告》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应用软件分会、海比研究院、中国软件网在2021年联合推出的专题研究报告。该系列报告的宗旨是围绕各行业CIO们在IT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难点和问题,邀请业内相关的专家、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专家进行深度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给CIO们和厂商们形成相应解决方案做参考。
转载:https://blog.csdn.net/Z1Y492Vn3ZYD9et3B06/article/details/11429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