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读书笔记——社会心理学——关系理论

350人阅读  评论(0)

读书笔记——社会心理学——关系理论

网络摘抄,侵权联系速删。

1 亲密关系:进化理论

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170627620/

达尔文的进化论每个人都不陌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最适应环境的物种和特质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就被淘汰出局。在进化中,除了个体自身的生存,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种族延续,只有把进化出来的优良的品质传递给下一代,物种才能保存,否则,种族将会灭亡。

对人类而言,要保持种族延续,只有一个办法:性。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如此。所以,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人类的早期繁衍中,选择恰当的配偶很重要,所以为了选择合适的配偶,人类发展出许多与伴侣选择相关的固定的倾向性,而这些倾向性最初的源头便是更好的生育能力,更可能繁衍后代的能力。进化心理学认为,也许现代人已经不再把繁衍作为人生的目标,但是这种进化出来的偏好却没有变,换句话说,我们进化的不是生育,而是偏好。

女性更偏好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女性更喜欢高达威猛的男性。相反,男性则喜欢更年轻的,比自己娇小的女性。

女性更不能容忍情感出轨,男性更不能容忍性出轨。

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一胎能生的数量有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胎只能生一个,而且人类有漫长的孕育期,对于女性而言,这就是她们最大的挑战。在怀孕的9个月里,她们需要被照顾和被保护,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所以她们需要一个健康的男性提供优质的精子,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为他们提供食物,他们需要一个富有温情的男性照顾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所以高大的,有钱的,有权势的男人是她们的首选。女性最害怕的是男人情感出轨,一旦情感出轨,很有可能这个男人就不再会给自己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和应有的照顾,她们的生存将面临威胁。

男性面对的挑战则完全不同,他们有很多的精子,可以使很多女人怀孕,所以他们拥有下一代的可能性很大。他们的挑战在于如何获得更多的可能的对象,并且防止他们与其他的男性发生关系——对于女性而言,自己生的孩子肯定是自己的,男性则不然,他们并不能肯定眼前的这个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男性不能容忍女性性出轨,因为这样会使她们面临一种危险:很可能自己辛辛苦苦照顾和保护的不是自己的后代。

另外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女性在排卵期对男性更敏感。这个敏感不是说她们更容易情欲高涨,而是她们更容易发现健康的有吸引力的对象。这项研究是这样进行的:找来一些男性被试,先在实验室测量他们的身体对称性(一般来说,身体越对称,健康状况越好,也越有吸引力),然后发给他们一块没有气味的肥皂和一件T恤,让他们连续3天用香皂洗澡并且穿这件T恤睡觉,3天之后把T恤放在一个密封袋里送回实验室。再找来一些女性被试,让他们闻这些T恤,然后将这些T恤按照吸引力排序。结果很惊人,在排卵期的女性可以很好的区分身体健康和相对不健康的男性的气味,而不在排卵期的女性却没有这种能力!

女性一个月只有一次排卵,这个时候是她们怀孕的关键期,不管她们平时和什么样的男性做爱都不会导致怀孕,所以敏感性不是很高,只有在排卵期,她们才会对那些更健康的男性更加敏感。

进化心理学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与男女差异相关的问题,但是它只解决了亲密关系中的一小部分,它只关注男女如何相互吸引,男女普遍的选择标准,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遵循这样的标准,这些个体差异如何解释?两个人在一起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进化理论只是从人类这个种族的角度探讨了亲密关系的问题,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解释,但总归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差得很远。

2 社会交换理论

原文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E%E4%BC%9A%E4%BA%A4%E6%8D%A2%E7%90%86%E8%AE%BA

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社会交往给自己提供最大报酬。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

报酬可以分为6类:爱、钱、地位、信息、物、服务。

代价是社会交往引引起的消极后果。某一种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这种代价包括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或者总是产生矛盾,或者受到其他人的反对等等。从事某一种社会交往还可能会妨碍我们进行其他报酬更大的活动,这也是一种代价。经济学上把这称为“机会成本”。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尽管人们并不特别去计算这些报酬和代价,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某个关系的总结果,即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是使自己得到的多(报酬多于代价),还是使自己失去的多(代价多于报酬)。

1.基本比较。 这种比较反应表明一个人对某种关系的基本要求。即一个人认为在某种交往关系中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对不同的交往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恋爱关系的要求与对同生意人打交道所发生的关系的要求就很不同。
对各种交往关系的要求是每个人对各种人际关系的个人观点的反映。这种观点可能来自于个体过去的经历,也可能来自于别人的经历(如小说、电影主人公的经历)。随着新经验的增加,人们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会改变。
2.与另一种选择的比较。 也就是与另一种可能的关系进行比较。如你与现在男朋友的关系是不是比与另外一位追求你的男士的关系更多地给予你幸福和愉快呢? 即使你与现在的男朋友关系很好,但是如果你认为若与另外一位男士结合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你就会停止现在的恋爱关系。相反如果你认为与目前男朋友的交往并没有给你带来很多益处,但与别的男性结合情形可能会更糟,你就仍会留在目前的关系里。
3.寻求共同利益。 在社会交往中,一方的活动总是影响着另一方的活动。当双方的交往能给各自带来好处时,交往就为双方带来了共同利益,而当双方的交往只给一方带来利益时,交往就产生了矛盾。如你在乘火车时,可能会与邻座聊天,如果在你想聊天的时候,邻座也正想找人说话,交谈的结果就会使双方感到愉快,反之,会引起不快。
由此可见,社会交往是否能给交往的双方都带来利益,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同样的兴趣和目标。
当交往的双方对许多活动都有共同兴趣时,交往就会顺利, 相反,就容易产生矛盾。总的来说,当交往双方的生活背景和态度、爱好等相似时,交往过程的矛盾就会较少,因为他们共同的 各种活动都能满足各自的爱好。
当然,即使兴趣很相同的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利益上的矛盾。当矛盾产生时,双方需要进行协商以找到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常见的协商结果是选择一个不同的但可以使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决定。例如拿到年终奖金时,丈夫想买一个录像机,妻子想买沙发,但不可能都买,解决办法(1)短途旅游一次(虽不是双方各自的要求,但双方都喜欢旅游);(2)今年买沙发,明年买录像机。如何交往使双方都取得利益是保持一个关系的重要方面。

平等理论有3个基本假设:
人在交往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最大利益。交往双方通过建立平等原则,对利益平等分配,以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最大满足。当交往双方感到不公平的存在时,会感到不舒适并 努力寻求公平的恢复。

当一个人感到交往过程中出现不公平时可能会想办法去恢复公平。恢复公平的办法主要有两种:(1)从实际上恢复。如两个同宿舍的同学应该分担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同学平常很懒,打扫卫生作得少,经过指出后,同意每天为宿舍打水,以弥补自己的过失。(2)以心理方式改变对交往关系的看法,恢复心理上的平等。那位懒同学可能以自己年龄小,体质弱为理由,强调自己做的打扫卫生的工作已经很多了,别的同学多做一些是应该的,因此不会改变自己的懒惰行为。
力量的平衡:在任何一种社会交往中,交往双方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偏爱的活动,并都希望对方能够顺从向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人有意地影响另一个人的行力、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叫作社会力量 (social power)。
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力量平衡的研究。在一些交往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影响力是相同的。而在另一些交往过程中,社会力量则是不平衡的,双方活动的大部分决定都是由一个人作出的,这个人在双力发生矛盾时也总是占上风。

决定一个交往关系平衡的因素
(1)社会规则。社会规则往往决定着在社会交往的关系中谁的影响力最大。在工作环境里一般人都懂得职位低的人要服从职位高的人的命令和决定。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则比子女有更大 的影响力量。在传统家庭中,男人比女人有更大的权力。这些人的力量和权力都是来自于社会上共认的规则。
(2)相对资源。资源是指任何可以帮助交往的双方达到目的的东西。当交往的双方所具备的资源不一样时,占有较多资源的 一方就具有更大的力量。如夫妻双方中,工资高、学历高、工作好,或是漂亮的外貌都可以是一种资源,如果一方具备的资源大大高于另一方,具有高资源的一方就会具有较大的力量。
(3)最小兴趣原则。决定交往过程中双方力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双方对交往关系的依赖性。在一些交往关系中,双方互相吸引,互相需要,因而力量是平衡的。然而,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需要建立或继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双方的力量就会产生不平衡。对建立交往关系兴趣较小的一方会占有更大的力量。这种现象被称作最小兴趣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对交往关系兴趣最大、依赖性最大的一方,往往要处处服从另一方的愿望以保待关系的继续。这种力量不平衡的关系往往对双方都是不满意的。它的结局只能是慢慢达到力量的平衡或者中断。

3 亲密关系之相互依赖理论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dfac6277a75

在社会交换理论中认为,我们在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够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的利益(奖赏)包括的范围更广,它并不单纯是金钱,它包括了与他人接触时所获得的令人高兴的经验和物品,比如好处、亲密感、接纳和支持等等能够给接受者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事物。

同样,在人际交往中也有代价,这是具有惩罚性的、令人不悦的经验,包括了金钱开支、身体受伤,最重要的代价是心理负担:如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对伴侣缺点的沮丧和因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的某些事物而感到的遗憾等等。

人际交往就像一个银行账户一样,奖赏是存钱,代价是支出。所有奖赏和代价相减得到的就是交往中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如果在某种人际交往中的奖赏大于代价,就能得到正值的收益。

但,所有亲密关系获得负值的人们,都分手了吗?并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观点认为,人际交往结果正负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三个关键因素:
A、我们的期望
B、我们现在的亲密关系中的收益/损失情况
C、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我们每个人对于亲密关系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个期望水平A,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这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的。简单说,如果我们从小被父母用正确且充满爱意的养育着,那么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预期水平也同样如此,那么陷入虐恋、不健康亲密关系模式的可能性相对会小很多。而我们我们小时候被父母忽略、甚至虐待,那么长大后亲密关系中微弱的暖意都会被我们视为人生中的火种,放不下抛不开,越发深陷其中。

在人际交往结果中,个人的期望水平代表了ta的参照点,这是测量我们对关系满意程度的标准。如果我们现在亲密关系的收益/损失情况B超过了我们的期望水平A,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即使你的情况好于大多数人,你还是不会感到满意。

所以说,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并不仅仅取决于交往结果绝对意义上的好坏,相反,满意度来自交往结果和期望水平的差,也就是:满意度=B-A。

但这一满意度并非唯一的、甚至也不是决定亲密关系持续与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这里就要引出我们的第三个因素–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C。也就是,如果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而转投可以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或情境,所能得到的交往结果。这也就是我们可以容忍目前伴侣的最差结果。

这一观点直接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仍会呆在使ta们痛苦悲惨的亲密关系中而不离去,尽管现实的处境非常痛苦,但置身其中的人们认为一旦离开情况会更糟。

这就像我在读心理学时,我们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我们当下最好的选择。

但这是经济学原理,而在亲密关系中要算清这些盈亏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也许是会有外力诱惑我们离开现在的伴侣,我们需要权衡替代选项的合意性和未来幸福的可能性。而离开现有的亲密关系也会付出很多代价,比如失去过往投入的沉没成本,比如财产的分割,比如亲朋的丧失,比如对子女的影响等等。这些都会减少离开的整体意愿,从而降低C值。

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离开现在亲密关系,转入其他伴侣/情境的结果C值是我们的主观产物,存在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了我们对它的认知。包括个人的自尊水平、习得性无助、信息的获取(家庭主妇)等等。

就如明兰所说“人生在世几十年,若亲眷不能克己复礼携手共度,眼下的经营终究是梦里黄粱,随时倾覆。既入穷巷就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也是一种适应性的动物。研究表明,当人们离开一段悲惨婚姻,尤其是离开敌对、虐待的伴侣时,境况会变得更好。婚姻中抑郁并跌到谷底的配偶离婚后,对婚姻结束的感觉一般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无论现在的你,是单身、恋爱中、已婚、离婚、或者在进入一段关系及结束一段关系的边缘,都不要忘记了,选择活出自己的价值感、自尊感,能够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孤单不安焦虑,让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不是依赖别人的菟丝子,也许才是自己获得幸福的关键。


转载:https://blog.csdn.net/weixin_48467653/article/details/113794007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