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认知觉醒》: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598人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第一节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 三重大脑:本能脑(古老)、情绪脑(古老)、理智脑(年轻)。

  •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 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 本能脑和情绪脑容易导致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 本能脑和情绪脑就像资历老的员工,理智脑就像年轻的经理,没有资历没有威信。

  •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人是“自我解释的动物”。

  •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我更愿称之为与天性共生)

  •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感到极度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用意志力去对抗本能和情绪。

第二节 焦虑:焦虑的根源

  •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 直面焦虑:
  1. 完成焦虑:日程太满,每天活在deadline面前。
  2. 定位焦虑:“某某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大影响力了!”
  3. 选择焦虑:想做的事情多,选择多,摇摆不定。人喜欢唯一性和确定性,面对多远和不确定,靠天生的习性怕是很难应对。
  4. 环境焦虑:环境限制、不想做却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做。
  5. 难度焦虑:不下决心与困难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王小波: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 焦虑的原因:急于求成,相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 焦虑的本质: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
  1.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3.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第三节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 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 保持耐心,并不是用意志力与天性做对抗。

  • 复利曲线: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从量变到质变)

  • 舒适区边缘: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拉伸区),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 人类正好与舒适区边缘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在行动上避难趋易。

  • 成长权重对比:学习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越往后(里层)权重越高。

  • 停在表层(学习量),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旋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缺收益甚微;若能深入里层,盯住改变,就能跳出盲目、焦虑的怪圈。比如学习量不求多大,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改变,就足够了。

  • 平台期: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波浪式上升,即一开始进步很快,然后变慢进入瓶颈期,甚至还可能退步,不断巩固突破瓶颈之后,又会陷入快速上升->瓶颈的过程。

  • 清楚平台期规律后,就能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们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同时,我们不会因自己进步缓慢而沮丧,也不会因别人成长迅速而焦虑。(厚积薄发!!!)

  •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 怎样拥有耐心:

  1. 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2. 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3. 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 坦然接受缺乏耐心是自我的天性,学会温和的与“体内的原始人”对话,在感到困难的事物上培养乐趣并上瘾,请本能脑和情绪脑出来解决困难,这才是理智脑最高级的策略。学会释放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会无往不胜!

转载: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38580/article/details/112976138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