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云队友丨稻盛和夫:“愚直”的人,终成大器

281人阅读  评论(0)

成就新事业,必须具备“无赖”精神

无论是经营、做学问还是从事艺术和科学,若想做出某项新成就,就不能遵循前例,否则就无法成功。

想要成就新事业,必将经受各种苦难。但是,重要的是沿着自己认为正确的而且是以强烈的愿望所描绘的道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绝不妥协。

稻盛先生说“必须具备某种‘无赖’精神”。

说起“无赖”,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粗鄙、旁若无人、无法无天的人物形象。但是,稻盛先生说的“无赖”,是不依赖于比自己强大的人或事物,认识到除了自己,其他无可依靠,然后通过不断向自己内在探求,让真正的创造成为可能。

在开始挑战某项新事业时,人容易出现“因为没有这个或那个”的心态,往往一拖再拖,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但是,挑战新事物,或是从事谁都没有做过的事业时,因为本来就没有前例可循,所以起步阶段一无所有是理所当然的。

即便如此,也无论如何都想要实现。如果愿望如此强烈,就会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就会透彻地、具体地思考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以及如何调配这些资源。对于心中强烈的愿望和梦想,只有透彻思考到每个细节,目标才能够实现。

这时,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或许周围的人会问:“有胜算吗?”或许还有人出于好意劝你停下脚步。

但是,成就新事业这件事本身就是孤独的。如果顾虑周围人的担心,因他人的担忧而止步,就无法成就新事业。与别人的担忧相比,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强烈愿望及思维方式。

稻盛先生在阅读《南洲翁遗训》(摄影:菅野胜男)

彻底投入,直到“做到”为止

平时,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从客户那里接到一些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

这时,如果我们说“做不到”,那么一切将到此为止。和对方的关系也会就此结束。拒绝是容易的,但不断拒绝,最终将被视作无能之辈。如果一家企业的员工尽是这样碌碌无为之辈,又谈何经营?

然而,一旦回答“做得到”,就必须拿出结果,否则就不会有下一次机会。要想方设法将“做得到”的“谎言”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最关键的就是持续付出彻彻底底的努力,直到实际“做到”为止。

不是随随便便的努力,而是彻底投入,直到“做到”为止。

创办京瓷不久,稻盛先生接到了一个复合式水冷水管的制造订单。但是,当时京瓷只制作过小型产品,从未做过复合式水冷水管这么大的产品。而且,该水管构造复杂,当时京瓷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生产设备。

但稻盛先生被对方的热情打动,最终点头,回答“能做”,将这个订单接了下来。既然接下了订单,就不能对客户食言。

由于尺寸过大,以当年的技术,要想使产品均匀干燥,可谓极其困难,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稻盛先生决定抱着这根水管睡觉。他在炉子附近找了一个温度适合的场所,躺在那里,轻轻地抱着水管,整个夜晚慢慢转动,防止它出现变形。他就试着用这个方法烘干水管。

稻盛先生回忆,那时的他“想方设法要让这个产品长大成人”,仿若一位期望孩子成长的父亲。

结果复合式水冷水管被成功制造出来,京瓷顺利地完成了订单任务。

“抱着自己制造的产品睡觉”——我们是否能带着这样的爱去工作?工作的醍醐之味就存在于这些地方。

成功也是考验

描写日本中世纪盛极一时的平氏家族盛衰的《平家物语》,有一段著名的话:“祗园精舍之钟声,奏诸行无常之音。沙罗双树之花色,表盛者必衰之道。骄者必败,恰如春宵一梦;猛者遂亡,好似风前之尘。”

这本书在开篇之后,列举了中国历代君王及日本武将的事例,他们都曾荣极一时,却因为不采纳忠言、不自省吾身、不思天下太平,结果都走向灭亡。

这就好比一个人通过拼命努力获得了成功,之后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自高自大、不可一世,那么他的成功必不能长久,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得到他人艳羡不已的幸运或成功时,多数人或许会觉得那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因此应该得到与此相应的酬劳,进而追求更大的成功,追求报酬、地位、名誉等欲望进一步膨胀,很快变得傲慢不逊。

但是,一个人最初的成功真的只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吗?

或许也归功于那些在他们不名一文时出资支持他们的人,或许也归功于那些和他一起朝着目标拼命努力的同事或下属。当他忘记了这些人的存在,认为一切都归功于一己之力的刹那,这个人就败给了“成功”这一考验。

一些排挤他人、拼命钻营的人看似成功,但是事实绝非如此。这些人正是那种陶醉于眼前的成功,骄傲自大,忘掉谦虚,最后不免“摔跟头”的人。他们不明白成功也是考验,最后往往落入失败的境地。

真正的成功者大多内在拥有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在现实中却是谦虚而内敛的。

战胜了成功的考验才是真正的成功。

“你这个笨蛋!”

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业绩。业绩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前,工作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通过工作这一方式提升人格品质,完善每一个人的内在。

稻盛先生每日都有自我诫勉的“仪式”。每当他盛气凌人地训斥了下属,或说了一些志得意满的话,或者自觉不够勤奋时,就会在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在酒店房间或自己家里自我反省。

又或者,在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回顾昨天,对着洗手间镜子中的自己厉声呵斥:“你这个笨蛋!”然后不由自主地说出反省的话,“神啊,对不起!”

对稻盛先生而言,这种每日的反省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他深刻地理解,以真挚的态度度过每一天,本身就是锻炼自身人格的修行,所以才会养成这个习惯。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稻盛先生经常说,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磨炼心灵乃至灵魂,并建议每天都要实践“六项精进”。他说,这是作为人度过美好人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

最后,让我们像稻盛先生那样,一条条地解说“六项精进”的内容。

第一条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被放在了第一条,原因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希望度过精彩的人生,将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拼命工作。我们首先要明白,如果没有这一条,人生不可能成功。

第二条是“要谦虚,不要骄傲”

这里的谦虚,不仅针对那些成功后自高自大的人,同时指明了“即便是小企业主,也必须在人生中从始至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中国的古代经典《阴骘录》中有“惟谦受福”之语,所有获得幸福的人都是谦虚的。

公司发展顺利,不断成功,人就容易变得不可一世,露出傲慢和利己的嘴脸。这时请务必回忆起“惟谦受福”这句话。

第三条是“要每天反省”

抑制自身的恶念和利己心,让心中善的部分不断发芽长大,这就是“反省”。尽可能地对自己日常的言行进行反省和改正。只有每天反省,人格才会得到锻炼,心灵才会得到磨砺。

第四条是“活着就要感谢”

人不可能独自存活于世。我们从小就得到父母、兄弟姐妹及朋友的帮助。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我们在职场中也能得到上司或下属等各种各样的人的支持。而且,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维持,靠的是这个地球上的森罗万象。

如果能拥有一颗因此而产生感谢、因此而感受到幸福的心灵,人生就会变得富足、滋润和美好。

第五条是“积善行,思利他”

只要能对“自己被赋予了生命”这一事实产生感谢,就自然能以善良和关爱之心待人。这种利他的努力是极其重要的。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积累善行,即利他之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好报。就像这样,你付出的善将会形成循环,最后回归到你自己身上。

第六条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事业失败时,人难免闷闷不乐,忧郁烦恼。因为烦恼而导致精神疾病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就像成语“覆水难收”一般,既成的事实不可能改变。与其一味地懊悔、烦恼,还不如思考失败的原因,下定决心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朝着新的事物迈进,这才更为重要。

只要每日贯彻这六项教诲,我们就一定能度过美好人生。

坚持愚直的人生态度,

才能抓住改变一生的机遇

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能力的优劣便已决定,这是残酷的现实。那么平凡的人是不是就绝对没法成为非凡的人?

谈及才能,一般人都认为才能越高越好。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加入,业绩理应增加,企业也能得到大发展——这是一般人的想法。

稻盛先生回忆,京瓷还是中小企业的时候,他也满心期望才华横溢的人加入企业。他坦诚地表示,也曾轻视那些头脑有些迟钝的人。

但是,他的期望屡次被辜负。越是有才干的人,就越容易持才傲物、骄傲自负,对其他员工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结果公司内部气氛也变得糟糕起来。同时,因为这些人有才干,对事物判断迅速,动不动便改弦易辙,不肯踏实努力,结果人生反而逐渐走向下坡路。

相反,那些头脑虽然有些迟钝但人品不错的人,即便遇到苦活累活也默默埋头苦干,成功地发展了个人能力,成长为能干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持续虽然重要,但如果每天不知反省,仅仅是重复同样的事情,那么它就不具备丝毫意义。

持续不同于简单地重复相同的事。

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哪怕一点点也好,不断找出可改进之处,持续改良改善,不断迭代更新。

更进一步,哪怕只是如蚂蚁般微小的一步,只要是向前,便是前进。

如此日积月累,就能拉开巨大的差距。

只有坚持这种愚直的人生态度,人才能抓住改变自己一生的机遇。

《成法》推荐序节选:思想的升维

——曹寓刚 盛和塾讲师,北京盛和利他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稻盛先生领导过包括京瓷在内的三家全球顶级企业。无论是京瓷,还是后来的KDDI和日本航空公司,这三家企业的经营都达成了令人惊叹的成果。同时,其经营理念在内容上都极为相似,前半段均指向利员工,后半段则指向利社会。 我们仔细观察稻盛先生引领这三家企业走向辉煌的过程就会发现,其间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稻盛先生经常引用20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詹姆斯·艾伦的一段话:“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能轻易获胜。” 实质上,这段话所描述的,正是思想升维所带来的结果。当个人或组织以纯粹的利他之心作为判断一切的基准,就能摆脱私利私欲的桎梏,就能站到更高的维度来观察、思考、发起行动,甚至预测结果。 所以,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稻盛先生的语言,“我坚信,只要动机是善的,行动的过程是善的,就不必追问结果,因为结果必定成功”。利他思想使得稻盛先生能够站到更高的维度,在事业开始之前,就能预见结果。 本书书名《成法》道出了稻盛先生的“成事之法”,即心怀强烈而纯粹的利他愿望,以燃烧般的热情,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最终成就伟业。 本书的五章各有侧重。 第一章的内容是度过美好人生的活法,阐述的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全身心投入工作等内容。 第二章的内容是成就事业的原理原则,强调了愿望的力量。 第三章的重点是思维方式,即应该如何思考命运、人生和工作。 第四章侧重于阐述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成功与失败。 第五章着重于讲述如何磨炼心性。 但是,从头至尾贯穿其间的,都是“利他”这一哲学理念。可以说,本书的全部内容都是基于“利他自利”这一与商业社会主流思潮截然相反的逻辑模型。只有理解了这个逻辑模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稻盛先生所阐述的语言的真谛。 衷心祝愿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通过阅读本书,理解稻盛先生的思想体系,接收到他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能量,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实现事业的成功,走向幸福的人生。

END


转载:https://blog.csdn.net/yunduiyou/article/details/110451232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