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朝代之一,也是编修家谱的高潮期。唐朝时期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家谱著作,这是出于对门第的追逐;唐朝的建立是依靠关陇士族,由于实行科举制,士族的政权慢慢失去,当时皇帝想通过家谱提高关陇士族的门第。
有三次大规模修谱,第一次是唐太宗下令编修,唐太宗命韦挺、高土廉、岑文本等主持编修家谱,并组织一批学者、官吏、士族等人参与编修,大量搜集天下的家谱,与正史对照,辨其真伪。第二次是在武则天时期,许敬宗以贞观《氏族志》未列武氏做族望为理由,李义府以《氏族志》没有李氏的世系为理由,奏请改修,编修之后,谱名改为《姓氏录》。第三次是中宗复位之时,柳冲认为《氏族志》和《姓氏录》已颁行近100年,士族变化很大,便请求改修。柳冲、张锡、徐坚、魏元忠、吴耀等人根据《氏族志》重新编修,几重波折,编修完成《姓族系录》。
唐朝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朝代,皇室家谱对比以前的也会比较重视。唐朝皇室家谱记载的内容会包括历代皇帝及其子孙的基本情况、传承世系等。唐朝的宗室群体也是皇室的重要部分,宗室就是皇帝的至亲;唐高祖时期大封宗室,祖父、父都被封王,成为皇室的分支,到唐睿宗时期,依旧按照这种方法分封宗室,这些宗室按惯例,都是要编入家谱的。皇帝中除了因未成年去世而无子的,其他与各自皇后嫔妃生的儿女,除继承者外都被分封到各地,有些后代还留在受封之地生息繁衍,他们都自称为皇族后人。
唐朝家谱形式没有太大变化,一般家谱都是用方框、线条、箭头来表示世系图表,详细说明每个人物的血缘关系、名讳、官职以及配偶姓氏名字等等,要注意的是绘图要清晰,字迹要工整;官修家谱内容是按照唐朝政治划分,依照州、郡次序排列,每一郡列出该郡的望族姓氏,少者三姓,多者四十姓。
转载: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344929/article/details/11227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