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朴素贝叶斯决策理论

531人阅读  评论(0)

引言

  虽然本科学过概率论,但是也就会用点公式,知道点皮毛,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最近看了大佬的博客,有些心得,在此记录一下。个人理解,概率即是可能性,实际问题中好多问题因其复杂性不容易对其进行精确的度量,因此往往采用求概率的形式来进行估计判断,如天气预报。

贝叶斯决策理论

​ 如上图,我们现在用p1(x,y)表示数据点(x,y)属于类别1(图中红色圆点表示的类别)的概率,用p2(x,y)表示数据点(x,y)属于类别2(图中蓝色三角形表示的类别)的概率,那么对于一个新数据点(x,y),可以用下面的规则来判断它的类别:

  • 如果p1(x,y)>p2(x,y),那么类别为1

  • 如果p1(x,y)<p2(x,y),那么类别为2

    也就是说,我们会选择高概率对应的类别。这就是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核心思想,即选择具有最高概率的决策。意思就是你最有可能是谁,你就是谁。已经了解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核心思想,那么接下来,就是学习如何计算p1和p2概率。

条件概率

​ 那我如何就是这些概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就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用P(A|B)来表示

根据文氏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B)除以P(B)。

因此,

同理可得,

所以,

这就是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这就像悬疑片一样,通过各种已知信息的相互联系来推断出未知信息。

全概率

除了条件概率以外,在计算p1和p2的时候,还要用到全概率公式,因此,这里继续推导全概率公式。

假定样本空间S,是两个事件A与A’的和。

上图中,红色部分是事件A,绿色部分是事件A’,它们共同构成了样本空间S。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B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

在上一节的推导当中,我们已知

所以,

这就是全概率公式。它的含义是,如果A和A’构成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那么事件B的概率,就等于A和A’的概率分别乘以B对这两个事件的条件概率之和。

将这个公式代入上一节的条件概率公式,就得到了条件概率的另一种写法:

贝叶斯推断

对条件概率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如下形式:

我们把P(A)称为"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即在B事件发生之前,我们对A事件概率的一个判断。

P(A|B)称为"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即在B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对A事件概率的重新评估。

P(B|A)/P(B)称为"可能性函数"(Likelyhood),这是一个调整因子,使得预估概率更接近真实概率。

所以,条件概率可以理解成下面的式子

	后验概率 = 先验概率 x 调整因子

这就是贝叶斯推断的含义。我们先预估一个"先验概率",然后加入实验结果,看这个实验到底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先验概率",由此得到更接近事实的"后验概率"。

在这里,如果"可能性函数"P(B|A)/P(B)>1,意味着"先验概率"被增强,事件A的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如果"可能性函数"=1,意味着B事件无助于判断事件A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函数"<1,意味着"先验概率"被削弱,事件A的可能性变小。

为了加深对贝叶斯推断的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

两个一模一样的碗,一号碗有30颗水果糖和10颗巧克力糖,二号碗有水果糖和巧克力糖各20颗。现在随机选择一个碗,从中摸出一颗糖,发现是水果糖。请问这颗水果糖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假定,H1表示一号碗,H2表示二号碗。由于这两个碗是一样的,所以P(H1)=P(H2),也就是说,在取出水果糖之前,这两个碗被选中的概率相同。因此,P(H1)=0.5,我们把这个概率就叫做"先验概率",即没有做实验之前,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是0.5。

再假定,E表示水果糖,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在已知E的情况下,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有多大,即求P(H1|E)。我们把这个概率叫做"后验概率",即在E事件发生之后,对P(H1)的修正。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到

已知,P(H1)等于0.5,P(E|H1)为一号碗中取出水果糖的概率,等于30÷(30+10)=0.75,那么求出P(E)就可以得到答案。根据全概率公式,

所以,

将数字代入原方程,得到

这表明,来自一号碗的概率是0.6。也就是说,取出水果糖之后,H1事件的可能性得到了增强。

同时再思考一个问题,在使用该算法的时候,如果不需要知道具体的类别概率,即上面P(H1|E)=0.6,只需要知道所属类别,即来自一号碗,我们有必要计算P(E)这个全概率吗?要知道我们只需要比较 P(H1|E)和P(H2|E)的大小,找到那个最大的概率就可以。既然如此,两者的分母都是相同的,那我们只需要比较分子即可。即比较P(E|H1)P(H1)和P(E|H2)P(H2)的大小,所以为了减少计算量,全概率公式在实际编程中可以不使用。

朴素贝叶斯推断

理解了贝叶斯推断,朴素贝叶斯推断就比较好理解,其‘朴素’在于:朴素贝叶斯对条件个概率分布做了条件独立性的假设。公式如下:
p ( a X ) = p ( x 1 , x 2 , x 3 . . . . . x n a ) p ( a ) = ( p ( x 1 a ) p ( x 2 a ) p ( x 3 a ) . . . . p ( x n a ) ) p ( a ) p(a|X) = p(x_1,x_2,x_3.....x_n|a)p(a) = (p(x_1|a)*p(x_2|a)*p(x_3|a)*....*p(x_n|a))*p(a)
结语

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https://blog.csdn.net/qq_42338771/article/details/108281975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