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经常使用HashMap你真的了解它么

373人阅读  评论(0)

HashMap的存储结构

说到这里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存储的是键值对,可是键值对是怎么存储的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我们需要对HashMap内部三种数据结构进行了解。

  1. 普通节点(链表)
  2. 红黑树节点
  3. 节点数组(桶)

普通节点

HashMap中维护的这个内部类实现了Entry接口,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键值对,并且由于该类里面有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所以可以把这个节点理解为一个链表

// 这个节点就是我们使用的键值对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 键值对key值的hash(这里面的hash是经过处理过的)
        final int hash;
        // 键值对的key值
        final K key;
        // 键值对的value值
        V value;
        // 下一个节点
        Node<K,V> next;
}

红黑树节点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
        // 父节点
        TreeNode<K,V>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 左孩子
        TreeNode<K,V> left;
        // 又孩子
        TreeNode<K,V> right;
        // 删除时取消连接用的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 标识是红节点还是黑节点
        boolean red;
}

节点数组

该数组里面存放的是普通节点的头结点,或者红黑树的根节点。

因为TreeNode继承于LinkedHashMap.Entry,而LinkedHashMap.Entry继承于HashMap.Node

总结

  1. HashMap内部维护了一个桶,桶内存放的是若干链表及红黑树。

HashMap的存操作

该操作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 计算key值hash,判断应该存放在桶内哪个位置
  2. 将该键值对放在对应位置链表的末尾
  3. 判断该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时,将该链表转化为红黑树
  4. 判断桶内链表及红黑树的个数和是否大于当前桶的大小*加载因子(默认0.75)
  5. 大于则rehash扩容桶的大小

下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步骤了解一下里面的处理逻辑

计算key值hash

下面是计算hash的源码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从这里可以说明hashmap的key值可以为null,为null的hash默认为0
        // hashtable取hash是用的下面两句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hashtablekey值不能为空
        // Entry<?,?> tab[] = table;
        // int hash = key.hashCode();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 计算key的hash值
  2. 将hash值向右无符号位移16位
  3. 原hash与右移过的hash位异或运算

第一步到第三步称为hashmap中的扰动函数,为了就是减少hash碰撞

为什么要右移16位

结论:因为右移16位可以让高位参与运算。
原理:

  1. hashCode()函数调用的是key键值类型自带的哈希函数,返回int型散列值。
  2. int类型为2进制32位的,右移16位看好是的前16位高半区设0,高半区设到后16位低半区

为什么要原hash与右移过的hash位异或运算

结论:使得低半区同时具有高半区和低半区的特性。
原理:

  1. 位移过后低半区的值不在保留,所有只有高半区的特性。
  2. 只有经过异或运算才可以加大低位的随机性。而且混合后的低位掺杂了高位的部分特征,这样高位的信息也被变相保留下来。

判断应该存放在桶内哪个位置

HashMap是通过将经过扰动算法计算出的hash值与当前桶的大小减一再进行与运算得出来的一个数组下标

为什么要与运算

其实这个没啥原理啥的。。。就因为内存不够大,上面也提到过hashcode是个表值范围是从-2147483648到2147483648。前后加起来大概40亿的映射空间如果你内存足够大能发下40亿长度的数组,鬼才做扰动。所以只能尽可能的减少碰撞,出现碰撞再转化为链表或者红黑树。
顺便说一下,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HashMap的数组长度要取2的整次幂。因为这样(数组长度-1)正好相当于一个“低位掩码”。“与”操作的结果就是散列值的高位全部归零,只保留低位值,用来做数组下标访问。以初始长度16为例,16-1=15。2进制表示是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和某散列值做“与”操作如下,结果就是截取了最低的四位值。

将该键值对放在对应位置链表的末尾

在1.8之前都是从头部开始插入的,但是从头部开始插入,会使得扩容时该表链表的位置在并发情况下会形成环,所以从1.8之后改成了从尾部开始。

判断该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时,将该链表转化为红黑树

因为链表如果太长的话会会降低查询效率,因为链表平均查找长度为n/2。
红黑树平均查找长度为logn。
所以如果链表长度过长的话为了增加查询效率则需要转化为红黑树。而选择8这个阈值是因为
log8 = 3。 8/2 =4。超过8红黑树的查询效率就要高于数组。
并且红黑树还需要左旋右旋,所以节点的少的时候链表更优。

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当hashmap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碰撞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hashmap的数组进行扩容,数组扩容这个操作也会出现在ArrayList中,所以这是一个通用的操作,很多人对它的性能表示过怀疑,不过想想我们的“均摊”原理,就释然了,而在hashmap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resize。
那么hashmap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比如说,我们有1000个元素new HashMap(1000), 但是理论上来讲new HashMap(1024)更合适,不过上面annegu已经说过,即使是1000,hashmap也自动会将其设置为1024。 但是new HashMap(1024)还不是更合适的,因为0.751000 < 1000, 也就是说为了让0.75 * size>1000, 我们必须这样new HashMap(2048)才最合适,既考虑了&的问题,也避免了resize的问题。


转载:https://blog.csdn.net/baidu_29609961/article/details/106114017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