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道的博客

数据标准化/归一化normalization

1328人阅读  评论(0)

http://blog.csdn.net/pipisorry/article/details/52247379

这里主要讲连续型特征归一化的常用方法。

连续型特征还有一种处理方式是,先分桶/分箱(如等频/等距的分)[待写]进行离散化后再使用离散数据的处理方法。

离散数据处理参考[数据预处理: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

基础知识参考:

[均值、方差与协方差矩阵]

[矩阵论: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

数据的标准化(normalization)和归一化

    数据的标准化(normalization)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在某些比较和评价的指标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

    目前数据标准化方法有多种,归结起来可以分为直线型方法(如极值法、标准差法)、折线型方法(如三折线法)、曲线型方法(如半正态性分布)。不同的标准化方法,对系统的评价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不幸的是,在数据标准化方法的选择上,还没有通用的法则可以遵循。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即将数据统一映射到[0,1]区间上。

归一化的目标

1 把数变为(0,1)之间的小数
        主要是为了数据处理方便提出来的,把数据映射到0~1范围之内处理,更加便捷快速,应该归到数字信号处理范畴之内。
2 把有量纲表达式变为无量纲表达式
        归一化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式,即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变换,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成为纯量。 比如,复数阻抗可以归一化书写:Z = R + jωL = R(1 + jωL/R) ,复数部分变成了纯数量了,没有量纲。
另外,微波之中也就是电路分析、信号系统、电磁波传输等,有很多运算都可以如此处理,既保证了运算的便捷,又能凸现出物理量的本质含义。

归一化后有两个好处

1. 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

如下图,x1的取值为0-2000,而x2的取值为1-5,假如只有这两个特征,对其进行优化时,会得到一个窄长的椭圆形,导致在梯度下降时,梯度的方向为垂直等高线的方向而走之字形路线,这样会使迭代很慢,相比之下,右图的迭代就会很快(理解:也就是步长走多走少方向总是对的,不会走偏)


2.提升模型的精度

归一化的另一好处是提高精度,这在涉及到一些距离计算的算法时效果显著,比如算法要计算欧氏距离,上图中x2的取值范围比较小,涉及到距离计算时其对结果的影响远比x1带来的小,所以这就会造成精度的损失。所以归一化很有必要,他可以让各个特征对结果做出的贡献相同。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当各指标间的水平相差很大时,如果直接用原始指标值进行分析,就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相对削弱数值水平较低指标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从经验上说,归一化是让不同维度之间的特征在数值上有一定比较性,可以大大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

3. 深度学习中数据归一化可以防止模型梯度爆炸。

数据需要归一化的机器学习算法

需要归一化的模型:

        有些模型在各个维度进行不均匀伸缩后,最优解与原来不等价,例如SVM(距离分界面远的也拉近了,支持向量变多?)。对于这样的模型,除非本来各维数据的分布范围就比较接近,否则必须进行标准化,以免模型参数被分布范围较大或较小的数据dominate。
        有些模型在各个维度进行不均匀伸缩后,最优解与原来等价,例如logistic regression(因为θ的大小本来就自学习出不同的feature的重要性吧?)。对于这样的模型,是否标准化理论上不会改变最优解。但是,由于实际求解往往使用迭代算法,如果目标函数的形状太“扁”,迭代算法可能收敛得很慢甚至不收敛(模型结果不精确)。所以对于具有伸缩不变性的模型,最好也进行数据标准化。

        有些模型/优化方法的效果会强烈地依赖于特征是否归一化,如LogisticReg,SVM,NeuralNetwork,SGD,PCA降维[PCA将原来高维的数据投影到某个低维的空间上并使得其方差尽量大。如果数据其中某一特征数值特别大,那么它在整个误差计算的比重上就很大,那么可以想象在投影到低维空间之后,为了使低秩分解逼近原数据,整个投影会去努力逼近最大的那一个特征,而忽略数值比较小的特征,这很可能导致了大量的信息缺失。此外,从计算的角度讲,因为PCA通常是数值近似分解,而非求特征值、奇异值得到解析解,所以当我们使用梯度下降等算法进行PCA的时候,归一化有利于梯度下降收敛]等。

不需要归一化的模型:

    (0/1取值的特征通常不需要归一化,归一化会破坏它的稀疏性。)

    有些模型则不受归一化影响,如DecisionTree。

    ICA好像不需要归一化(因为独立成分如果归一化了就不独立了?)。

    基于平方损失的最小二乘法OLS不需要归一化。

[线性回归与特征归一化(feature scaling)]

皮皮blog

 

 

常见的数据归一化方法

最常用的是 min-max标准化 和 z-score 标准化。

min-max标准化(Min-max normalization)/0-1标准化(0-1 normalization)/线性函数归一化/离差标准化

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

其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

def Normalization(x):
    return [(float(i)-min(x))/float(max(x)-min(x)) for i in x]

如果想要将数据映射到[-1,1],则将公式换成:

x* = x* * 2 -1

或者进行一个近似

x* = (x - x_mean)/(x_max - x_min), x_mean表示数据的均值。

def Normalization2(x):
    return [(float(i)-np.mean(x))/(max(x)-min(x)) for i in x]

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当有新数据加入时,可能导致max和min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义。

ps: 将数据归一化到[a,b]区间范围的方法:

(1)首先找到原本样本数据X的最小值Min及最大值Max
(2)计算系数:k=(b-a)/(Max-Min)
(3)得到归一化到[a,b]区间的数据:Y=a+k(X-Min)  或者 Y=b+k(X-Max)

即一个线性变换,在坐标上就是求直线方程,先求出系数,代入一个点对应的值(x的最大/最小就对应y的最大/最小)就ok了。

z-score 标准化(zero-mean normalization)

最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标准化,也是SPSS中最为常用的标准化方法,spss默认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score标准化。

也叫标准差标准化,这种方法给予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

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注意,一般来说z-score不是归一化,而是标准化,归一化只是标准化的一种[lz]。

其转化函数为:

x* = (x - μ ) / σ

其中μ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σ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z-score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该种标准化方式要求原始数据的分布可以近似为高斯分布,否则效果会变得很糟糕。

标准化的公式很简单,步骤如下

  1.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期望)xi和标准差si ;
  2.进行标准化处理:
  zij=(xij-xi)/si
  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
  3.将逆指标前的正负号对调。
  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围绕0上下波动,大于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1. def z_score(x, axis):
  2. x = np.array(x).astype(float)
  3. xr = np.rollaxis(x, axis=axis)
  4. xr -= np.mean(x, axis=axis)
  5. xr /= np.std(x, axis=axis)
  6. # print(x)
  7. return x

为什么z-score 标准化后的数据标准差为1?

x-μ只改变均值,标准差不变,所以均值变为0

(x-μ)/σ只会使标准差除以σ倍,所以标准差变为1

这两种最常用方法使用场景:

1、在分类、聚类算法中,需要使用距离来度量相似性的时候、或者使用PCA技术进行降维的时候,第二种方法(Z-score standardization)表现更好。

2、在不涉及距离度量、协方差计算、数据不符合正太分布的时候,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法或其他归一化方法。比如图像处理中,将RGB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后将其值限定在[0 255]的范围。
原因是使用第一种方法(线性变换后),其协方差产生了倍数值的缩放,因此这种方式无法消除量纲对方差、协方差的影响,对PCA分析影响巨大;同时,由于量纲的存在,使用不同的量纲、距离的计算结果会不同。而在第二种归一化方式中,新的数据由于对方差进行了归一化,这时候每个维度的量纲其实已经等价了,每个维度都服从均值为0、方差1的正态分布,在计算距离的时候,每个维度都是去量纲化的,避免了不同量纲的选取对距离计算产生的巨大影响。
[再谈机器学习中的归一化方法(Normalization Method) ]

皮皮blog

log函数转换

通过以10为底的log函数转换的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归一下,具体方法如下:

看了下网上很多介绍都是x*=log10(x),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个结果并非一定落到[0,1]区间上,应该还要除以log10(max),max为样本数据最大值,并且所有的数据都要大于等于1。

atan函数转换

用反正切函数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归一化。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映射的区间为[0,1],则数据都应该大于等于0,小于0的数据将被映射到[-1,0]区间上,而并非所有数据标准化的结果都映射到[0,1]区间上。

Decimal scaling小数定标标准化

这种方法通过移动数据的小数点位置来进行标准化。小数点移动多少位取决于属性A的取值中的最大绝对值。

将属性A的原始值x使用decimal scaling标准化到x'的计算方法是:
x'=x/(10^j)
其中,j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
例如 假定A的值由-986到917,A的最大绝对值为986,为使用小数定标标准化,我们用每个值除以1000(即,j=3),这样,-986被规范化为-0.986。
注意,标准化会对原始数据做出改变,因此需要保存所使用的标准化方法的参数,以便对后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化。

Logistic/Softmax变换

[Sigmod/Softmax变换 ]

模糊量化模式

新数据=1/2+1/2sin[派3.1415/(极大值-极小值)*(X-(极大值-极小值)/2) ] X为原数据

皮皮blog

 

数据标准化/归一化的编程实现

1 python库实现和调用

[Scikit-learn:数据预处理Preprocessing data ]

2 pandas dataframe实现标准化

[pandas小记:pandas数据规整化-正则化、分组合并及重塑]

两者的区别在于:df_norm = (df - df.mean()) / (df.std())会保留nan值,而preprocessing.scale(X)会直接报错:ValueError: Input contains NaN, infinity or a value too large for dtype('float64')。

对于dense数据,建议先填充再标准化,否则需要标准化后再通过最小值来填充。

from: http://blog.csdn.net/pipisorry/article/details/52247379

ref:

 


转载:https://blog.csdn.net/pipisorry/article/details/52247379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