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基本原理简述
1)交换机工作原理
2)学习源mac
3)转发目标MAC
4)没有MAC的广播泛洪
一、MAC地址
首先,回顾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下: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
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
帧的差错恢复;
流量控制。
MAC地址是基于数据链路层(一般我们说二层),是一个物理地址,由48位二进制数表示前24位是供应厂商地址块代码,后24位是对网卡的唯一标识符,一般以6组(12位)16进制数表示。MAC地址的存在是为了对目标标识,实现互联通信。
MAC地址格式
MAC地址有48位,也就是48个二进制,6个字节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vNdDMQI-1590909176539)(http://lipengfeiaimiao.oss-cn-hangzhou.aliyuncs.com/img/20200531/144752730.png)]
以太网帧格式
如下图所示,核心是目的地址,源地址以及类型。
目的地址可以理解为目标的MAC地址;源地址可以理解为发送方的MAC地址;类型用于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如0800H标识IP协议。
二、交换机基本原理
交换机的目的就是实现本地通信,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刚刚接触网络(什么也不会)——交换机初始状态;
开始学习,听老师讲课(知道老师的名字,学到知识)——交换机MAC地址学习过程(记录信息和端口),从而生成MAC地址表;
老师检验你是否学会了,让你讲给全部的人听(上台发言讲解知识点)——广播未知数据帧(泛洪);
明白的人给出回馈,不懂的人自动过滤——接收方回应信息和丢弃信息;
然后老师和明白的人下课后一起继续探讨交流——交换机单播通信;
其实第三个过程应该是将老师的信息也给全部人讲,因为老师信息和知识(真正的数据(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还有其他头部信息))组合起来才是这个帧数据。
简单的来讲,就是计算机A将自己的源MAC地址和打算要通讯的B计算机的目标MAC地址打包成数据帧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首先记住A计算机的源地址与A端接口,其次它向其它设备(除去A计算机)发送广播。此时,B计算机会给出回应,它将自己的源MAC地址和打算要通讯的A计算机的目标MAC地址打包成数据帧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首先会记住B计算机的源地址与B端接口,由于之前已经记住了A计算机的MAC地址,所以交换机通过单播方式将数据传送给A计算机。
三、交换机接口的双工模式
单工:单一方向上的数据传输;
半双工:双向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机接口的双工模式
单工:单一方向上的数据传输;
半双工:双向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全双工:双向数据传输,允许同步。
转载:https://blog.csdn.net/LPFAM/article/details/10645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