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pytorch案例代码-2

306人阅读  评论(0)

循环神经网络——基础知识
适合前后有联系的连续数据预测,比如天气预测、股市预测、自然语言等,而这些用DNN、CNN来做计算量就太大或者没法做,h0是先验,也可以前面接上CNN+FC后面连上RNN,就可以完成图像到文本的转换,没有先验时h0也可以设为和h1同维度的全0。
注意RNN Cell是共享的,所有的RNN Cell都是同一个Linear(线性层),将xi的n维映射到hi的m维度,循环使用这个Linear,所以叫循环神经网络。hi即作为时刻i的xi的输出结果,也作为xi+1时刻的输入。

Cell运算如下所示,输入xt的维度是input_size × 1,因为需要和ht-1相加所以把它转为hidden_size维度,所以Wih便是hidden_size × input_size大小的,然后Whh是hidden_size × hidden_size的,各自加上偏置,所得俩个向量直接(信息融合)相加传入tanh激活(在RNN中这个常用一些),得到ht。
实际中这俩个运算是一起的,因为W1 × h + W2 × x可转化为[W1 W2] × [h x]^T,实际中会把x和h拼起来得到(hidden_size+input_size)× 1的向量和一个hidden_size × (hidden_size+input_size)的权重矩阵运算。所以本质上还是一个线性层。


pytorch中可以自己定义RNN Cell。也可以用自带的,如下所示,注意input和hidden各自分别有俩个参数,第一个是batch,代表样本数,第二个才是维度。

如下所示,batch_size表示样本数,seqLen表示每个样本有多少个序列,比如这种情况每个样本包含x1 x2 x3三个四维的序列。




循环神经网络——使用循环神经网络
有了以上基础知识就可以用RNN了,RNN不用我们自己写循环,自动计算。注意RNN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就是搞懂各个参数的size。
使用RNN,多一个num_layers参数,表示层数,如下面第二张图表示三层RNN(层数多了计算比较耗时),虽然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就只有三个线性层权重。
对于RNN的输入参数来说,inputs需要包含整个输入序列(x1-xn),hidden就是h0(如果有三层,就是三个左边的h0)。
输出的俩个张量参数中,第一个out表示h1-hn,第二个参数hidden表示hn(如果有三层,就是三个右边的hn)。



写代码时就要关注参数构建:
TIPS:为了方便构造数据集,RNN还提供了个参数batch_first,设置成True时,batch_size和seq_len参数位置互换。其他的不变




循环神经网络——例子使用RNNCell
一个简单的学习输入hello序列输出ohlo序列的例子。但是这些字符网络无法计算,所以一般在nlp中要将其向量化,一般方法是构造字符词典,如果是词级别的就是词的词典。如图2所示,这里给每个字符分配一个索引(可以随机分配,保持唯一就行),再由索引下标,生成独热向量,即只有索引下标为1其他为0,而向量的维度就是词典元素数量,这里是4,所以input_size是4。
因为我们想要输出告诉我们输出的是h e l o四个字符中的哪一个类别,所以输出的size即hidden_size也是4。


因为只有一个样本拿来训练,所以batch_size为1。然后首先创建字典即字符列表,方便根据索引拿字符,x_data对应h e l l o,y_data对应o h l o l。
然后用一个简单的查询语句构造了输入数据的独热向量,比如输入数据第二个字符索引对应0,就把第0行数据拿出来作为对应向量,所以输入数据独热向量的size是(seq_len, input_size),因为要求inputs中间还有个batch_size,所以view一下,最终保持成(seq_len,batch_size, input_size)的大小,同样把lables也reshape成(seq_len,1)的维度。
这里注意区分inputs与forward中的input,这里input的size是(batch_size, input_size),训练时一个个的input从inputs中取出,即一个个xt,这里forward做的是计算一个个ht = cell(xt, ht-1).
图三的第三个函数做的是生成初试的默认h0,这里生成全0。大小与ht、xt一样都是input的维度。可以看到只有在这里用到了传入的batch_size参数,实际上不传入这个参数,由input的shape也可以得到这个参数。



构造完模型就可以训练了,用这一个样本训练15轮,每轮训练记得要用init_hidden初始化h0,然后写循环遍历inputs拿出一个个input,也就是拿出一个个xt训练。关键还是弄明白一个个size,这里input的size是(batch_size, input_size),inputs是(seq_len,batch_size, input_size);lables是(seq_len,1),lable是(1).
注意这里loss要一个个累加,将整个序列的损失加起来构造计算图。
for循环最后俩行代码是为了输出预测,因为hidden是四维向量,分别代表每个字符的预测概率,因为其是(batch_size, input_size)维度,所以按dim1,即行来查找最大值下标来输出ht对应字符。
最后可以看到loss不断减少,最后结果也正确了。




循环神经网络——例子使用RNN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使用RNN就不用自己写循环计算。
这里隐层h0放在forward中构造,也可以放在外面构造传入forward。这里forward的input是整个inputs,所以是(seq_len,batch_size, input_size),这里hidden的维度是(num_layers, batch_size,hidden_size),因为最后的输出out是(seq_len,batch_size, hidden_size),所以将outview一下,好处是在计算交叉熵的时候需要将其变成一个二维矩阵,lables也是要从(seq_len,batch_size,1)变为(seq_len×batch_size,1)。


训练步骤就不用写循环,一次传入整个inputs,最下面的代码也是为了将预测输出。
这里有个小问题是,损失函数中传入的是outputs和lables,分别是view过后的((seq_len×batch_size, hidden_size))与(seq_len×batch_size,1)(其实经过pycharm测试,lables是torch.Size([5]),outputs是torch.Size([5, 4])),hidden_size和1怎么能对得上然后求损失函数呢?
其实torch.nn.CrossEntropyLoss(input, target)中的标签target使用的不是one-hot形式,而是类别的序号。形如 target = [1, 3, 2] 表示3个样本分别属于第1类、第3类、第2类。input:预测值,(batch,dim),这里dim就是要分类的总类别数,对于这里的outputs来说就是(seq_len×batch_size, hidden_size);target:真实值,(batch),这里为啥是1维的?因为真实值并不是用one-hot形式表示,而是直接传类别id。



循环神经网络——独热向量—>EMBEDDING
缺陷:当词典存词,独热向量可能有上万的维度,且特别稀疏,且属于一种硬编码(不是学习出来的)。
针对以上有了嵌入层EMBEDDING


可以降维也可以升维,比如独热向量是四维,我们升到五维,创造下图所示矩阵,比如输入的是第二个字符,就把第二行拿出来。

所以网络变成下面这样,首先嵌入层会把输入的独热向量转成稠密的形式,嵌入层要求输入是长整型的数据,最后还有一个线性层,因为要保证最后输出的hidden要和分类的类别数一致

嵌入层主要关注俩个参数,第一个是输入数据的维度num_emdeddings即独热向量的维度,第二个是输出维度embedding_dim,这俩就构成了上面矩阵的高度和宽度,嵌入层的input是长整型张量,output的size是(*, embedding_dim),*表示input的shape,*可以是任意维度。

然后是线性层:

然后是前面提到的交叉熵,target要比input小一维度,然后后面的数据可以是k维的。




循环神经网络——使用嵌入层网络
在上面基础之上,网络结构就是加了一个嵌入层和线性层,注意嵌入层的输入数据是长整型的,且size是(batch_size,seqlen),所以网络的输入数据的size得改成这样的,然后嵌入层的输出是(batch_size,seqlen,embedding_size),等于说它内部已经帮你处理好从标量到独热向量转换的过程了,你只需要提供input_size、embedding_size和索引序列x_data。
其次注意RNN构造时,这里将batch_first设置为True了,将batch_size放到seq_len前面,放前放后无所谓,但要知道有这种用法。
然后全连接层完成hidden_size到类别数的转换, 最后输出数据view成二维矩阵(batch_size×seqlen,num_class)以传入loss计算。
ouputs是(batch_size×seqlen,num_class),target或者说lables是(batch_size×seqlen)的。





转载: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739821/article/details/128000547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