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各种场合,经常被问到如题的问题——手头的产品各种情况不太好,怎么决定是否关掉/下线?
其实,做产品如投资理财,止损的方法无非这么几个。
第一,提前设定止损点。
类比炒股,亏了15%就卖掉……在产品投入资源之前,设定好止损指标,比如上线后3个月,用户7日留存达不到50%。
第二,发现更好的机会。
了解一下沉默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也是类比炒股,不管你持有的股票好坏,如果你发现更好的股票,都值得卖掉重买。
第三,用心听市场声音。
就像儿子喜欢看的《赛车总动员3》里,某车问某车“怎么知道何时应该退役?”,对方告诉他“对手会告诉你的”。我觉得同理。
但,我细想一下,很多时候大家问“产品何时止损”,其实并不是产品和业务的问题,而是人和组织的问题。
这是决策机制、权责利、奖惩规则的问题,是“损失”要变现了,没人愿意接受后果,没人敢承担责任的问题。我和国内某车厂的人交流,他们很羡慕互联网公司“止损”的一些具体做法,说他们如果要“干掉”某款车,是要报国资委(不确定,反正是某个相关部门)批准的,我说,那好像确实也没啥办法。
这好像,已经亏了很多的股票,你还是不愿意卖,理性告诉你它已经涨不回来了,但感性会说,只要不卖就没有兑现真正的损失啊,万一涨回来呢……是有微小可能涨回来,但,这也算是要承担的责任的一部分啊。
忽然想起来,我手里还持有一些百度的股票,摔笔。
__________
苏杰(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三本书,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也是产品创新独立顾问。
转载:https://blog.csdn.net/iamsujie/article/details/105963363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