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_互联网的博客

为什么这么多人说,读大学,没什么卵用

347人阅读  评论(0)

有位“求别选李白”的朋友,在知识星球中留言。

我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在校大学生,凑钱读书,经济压力非常大。我的叔叔婶婶总在我耳边叨叨:

“读大学没有用,马云没上大学,照样挣大钱”

“读大学没有用,XXX上了大学,照样回家种地,不如早点回家帮忙”

渐渐的,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也开始动摇了。沈老师,读大学到底有用么?

今天,想简单聊聊“读大学有没有用”。曾经不止一个人,会使用上面的逻辑来“动摇”那些正在努力的人,并认为自己很有道理。讲逻辑,不煽情。

一个小故事。

二战期间,英美军方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调查了返航战机机身的弹孔分布,决定哪些地方弹孔多,就加强哪些地方

画外音:是不是听上去很有逻辑?

数学家得出的结论却正好相反。

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可以认为打中飞机任何部位的概率是均匀的。打中要害部位,飞机坠毁了;打中非要害部位,飞机返航了。如果只统计“返航飞机”的弹孔分布,只能证明这些部位中弹,有更大的概率存活下来。所以,应该加强,弹孔密度低的部位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即SB

画外音:会发现,幸存飞机的鸡头部位,以及发动机部位,弹孔都非常少。而这些部位,却是最容易让飞机毙命的关键部位。

这,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通过刻意抽样与筛选,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画外音:当然,二战的案例,并非“刻意”抽样,因为无法抽样已经坠毁的飞机。

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成“自己观点正确”的预设,会刻意选择和干预试验抽样。

再举一个“药物疗效”的小例子。

中医支持者,最常见的支持理由是:

“中国几千年历史,皇帝都是吃中药治高热。”

“我生病了,吃了一副中药,病好了。”

吃了一副中药,病好了。

能推导出,中药有效么?

这是一个时间先后的关系,还是一个逻辑因果关系?

公鸡打鸣了,天亮了。

能推导出,因为公鸡打鸣,所以天亮了么?

画外音:将时间顺序曲解为因果关系,是一种诡辩,详见《如何抢功,甩锅,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些疾病,例如感冒,是可以自愈的,喝热水和喝药,病可能都会好。如果我们只抽样“喝药,病好了”的样本,而忽视“喝热水,病好了”,以及“什么都没喝,病好了”,就可能得到错误的结论。

画外音:喝药,喝水,不喝,需要对比试验。

本文并不是要聊中医,楼主坚信部分中医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如何消除“刻意抽样带来错误结论”的谬误呢?

最常见的实践是:

(1)扩大样本范围,稀释特例,以概率统计说明试验效果

(2)对比试验

什么是对比试验?

如果要证明某一款药物X有效,一般至少要有三组对照试验

第一组:使用药物X进行真实治疗,观察药物X的效果,得到治愈率p1;

第二组:使用安慰剂A进行“虚假”治疗,观察心理作用的效果,得到治愈率p2;

第三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自愈的效果,得到治愈率p3;

只有当p1远远大于p2和p3,才说明药物X是有效的。

什么是单盲(single blind)对比试验?

在对比试验在进行的过程中,病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分组,此为单盲对比试验。

单盲对比试验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只进行单盲对比试验,医生或者医药公司,出于一些有意无意的目的(主要是想证明药物有效),可能会对病人进行暗示,或者更加认真的对待“真实治疗组”,从而影响试验结果,使得结果不客观。

什么是双盲(double blind)对比试验?

为了使得对比试验结果更加客观,不但病人不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分组,医生也不能被告知属于哪个分组。整个试验的统计工作,由第三方来进行,这样,就能消除医生的偏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使得试验更加公正客观。

双盲对比试验,是医学界公认的,确定药物疗效的机制。

画外音:不要问我有多少种中药,通过了双盲对比试验,问就是自己去查。

话说回到“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上面来。

首先,

“读大学没有用,马云没上大学,照样挣大钱”

“读大学没有用,XXX上了大学,照样回家种地,不如早点回家帮忙”

这两个案例,是叔叔婶婶们,为了达成“自己观点正确”的预设,刻意选择的样本,不具备典型性。

其次,

不应该以特例样本的结果,作为结论。而应该扩大样本范围,稀释特例,以概率统计说明问题。

更为科学的试验方法是:调研相同环境(例如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学校)的高三学生N人,追踪X年,记录上大学的人与没上大学的人,的“有用”比例。

有人说,N个人无法代表全体。

那我告诉你,中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很明确:

(1)上过大学的人,没上过大学的人,平均收入情况来说,前者远远高过后者;

(2)高收入人群里,上过大学的人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未上过大学的人;

只是,那些低学历又成功的人,以及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容易被当做新闻来炒作,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普遍现象,从而造成“读大学没有用”的假象。

画外音:毕竟,反常个例样本,更吸引眼球。

末了,“求别选李白”同学,我还想说几点

画外音:一直没懂,你这昵称啥意思?

第一:上大学未必赚大钱,不上大学也可能赚大钱,没有绝对,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特殊资源的人,建议走大概率的路

第二用“赚钱多少”来衡量“有没有用”,本身就是非常浅薄的。人生是长跑,旅途有很多风景,上大学是一种经历,如果你能够选择,不要错过这一段独有的体验。

第三:读大学有没有用,别人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

第四:也可以和你那些宣传“读大学没有用”的叔叔婶婶说一声,马云是上过大学的,不用谢。

扫码加入“架构师之路”知识星球

欢迎大家继续提问,有问必答。


相关文章

如何抢功,甩锅,立于不败之地?

傅盛:我为什么不顾一切的努力?

朋友,上大学,你怎么看?


转载:https://blog.csdn.net/shenjian58/article/details/105154064
查看评论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